据报道,自从成都2010年引入富士康这只“金凤凰”后,许多当地公务员在年底考核中就多了一项任务——帮富士康招工。有的公务员招不到人,只能自己去富士康“顶工”——上15天班,算完成一个名额。
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本无可厚非。然而,这种服务贴心到把政府部门变成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显然有些越界。如此大规模的招工招聘,花钱不菲,有没有征求纳税人的同意?公务员跑去工厂上班,谁来为民众提供服务?
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务关系,应受到市场规律的调节,而行政之手的干预必然难以长期持续。可以看到,尽管当地政府如此兴师动众为富士康招工,但由于工资福利待遇问题,人招得多,走得也多,为此,企业不满,政府也疲于奔命。此外,为了一家企业,地方政府动用庞大的资源,这也有违市场的公平。报道说,当地其他一些企业也开始要求政府提供“富士康式”的招工服务,这就让当地政府骑虎难下。
地方政府为企业招工,却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提醒我们,服务企业,当恪守权力本分,合乎法律法规,尊重市场规律,如此,才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否则,即便一时间能取得傲人的发展成绩,但其能持续多久,将是个很大的问号。
(《新京报》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