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5月01日 星期二

    桃 姐

    (电影故事梗概)

    《 文摘报 》( 2012年05月01日   05 版)

        桃姐提出退休

      桃姐,原名钟春桃,原籍台山,自幼家中贫困,出生不久就被人收养。养父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杀,养母没有能力再照顾桃姐,辗转之下,把她安排到梁家充当家佣。自13岁起,桃姐已在梁家60年。

      这天一大早,桃姐就拎着提兜来到了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买完菜,桃姐回到家,熬一锅粥,端上两个爽口小菜,正赶上梁家少爷Roger起床吃早饭。四十好几仍是单身的Roger,是桃姐在梁家照顾的第四代人,饮食起居全靠桃姐打理。早饭之后Roger踏上出差的行程。身为香港一名普通的电影制片人,他常年跟着剧组在内地港澳台间打转。两天后回到香港的家,Roger敲门,桃姐却没有应声——桃姐中风了。Roger赶紧把她送进医院。

      桃姐的中风逐渐痊愈,Roger去医院看她,安慰她好好休息,桃姐向他提出退休,打算到老人院住。不善言辞的Roger看桃姐意愿坚定,于是去了老人院,打算提前帮桃姐办好入住手续。结果,他发现那里收费昂贵。带着做制片管财务的职业病,Roger翻看了老人院的月结单——光是尿布一项,一个月就要花去580港币。长期住在这里的花费跟桃姐的退休金数目相比,太多了。

      幸运的是,这间老人院是Roger的一个朋友开的。Roger把情况一说,朋友当场就拍板,替Roger解决了桃姐住老人院的所有费用。    

      出席电影首映礼

      老人院的第一天生活,对做了60年帮佣的桃姐来说,充满各种挑战——目睹身边的老人戴错假牙、半夜闹着要回乡下、晚上起夜没有人照顾只能自己撑着拐杖去上厕所……这些桃姐都默默接受了。只有在被旁人评价自己的名字听起来像女佣时,桃姐才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Roger工作得闲就来老人院看桃姐,带她去附近茶餐厅吃饭。老人们看到桃姐有个这么孝顺的“干儿子”,纷纷羡慕她好福气,桃姐这才开心起来。

      初冬,Roger带着桃姐到公园散步锻炼。桃姐的活动能力似乎恢复了,精神抖擞地甩手做操,见到有新人被亲友们簇拥着经过,桃姐的表情很是兴奋。

      Roger的母亲从美国回香港,给桃姐带来了亲手炖的甜水和汤品,还决定把家里的老房子腾出来给桃姐住。一个细节让Roger心中荡起波澜:他看电视时被习惯安静的母亲要求小声点,他这才发觉,这些年来,桃姐不仅任劳任怨,还对他极尽包容。

      这一天,Roger自己拍的电影终于上映。他邀请桃姐和他一起出席首映礼。桃姐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旗袍,烫了头发,还抹了口红。在电影首映礼上,桃姐见到了各路明星和导演,还见到了自己崇拜多年的老影星罗兰,兴奋极了。 

      一束小小的白花

      桃姐在老人院的朋友们渐渐离散——金姨病重过世了,她的女儿痛哭失声,却再也唤不回母亲;因为病情,梅姑也不得不搬出了老人院。剩下的坚叔,一次又一次跟桃姐借钱。数量不多,桃姐也不问用处每次都掏钱给他。

      桃姐开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Roger带她出门,必须用背带把她固定在轮椅上。医生诊断她是肺气肿,加上之前两次中风,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衰退,已经不能治愈。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斗争,Roger决定采纳医生对桃姐安乐死的建议,这样能减少她的痛苦。

      桃姐的葬礼在一座小教堂举行。众人默哀时,同一老人院的坚叔从门口出现,手里拿着借钱买来的一束小白花。Roger见他,并不言语,只是伸手招呼他上前,把那束小小的白花放在了桃姐的棺木上。

      (《光明日报》4.20 吴潇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