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4月28日 星期六

    举重夫妻举起了生活重担

    《 文摘报 》( 2012年04月28日   01 版)

        黄燕兰至今记得,自己当初鼓励丈夫自谋生路时说过的话:“我们练举重的,有的是力气,实在不行,去给人搬煤气罐、当送水工,总不至于饿死。”

        这几天,位于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菜市的“举重夫妻的烧卤店”,每天都会吸引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光顾。自从退役举重运动员黄燕兰和老公莫君成自主创业的事迹被网友发上微博后,突如其来的外界关注让他们感到既幸福,又颇有压力。

        女举冠军黯然伤退

        已经退役7年了,但杠铃跟塑胶地面的撞击声和训练房内汗水弥漫的味道还时常会从黄燕兰的记忆深处浮现出来。

        黄燕兰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社步镇石江村,小学5年级时,她被桂平一中一位教举重的老师相中,被带到桂平一中练习举重。1997年,广西女子举重队成立,她凭着优秀的成绩成为首批队员,跨市直接成为省级职业举重运动员。

        举重运动员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进入专业队后,黄燕兰有一次训练后称体重,发现比训练前居然轻了两公斤。在黄燕兰看来,运动员的生活是单调枯燥的,也是残酷的,因为冠军只有一个,而且比赛中只有三次机会举杠铃。

        1998年,黄燕兰首次获得全国少年女子举重冠军。之后,她一发不可收,又连续4届卫冕成功。2001年,备战第九届全运会时,黄燕兰在训练中不幸受伤,“腰椎第6和第7块滑臼”,后被鉴定为九级伤残。

        缺席了九运会,黄燕兰又坚持带伤训练了4年,但一直没有起色。队医对她说:“你绝对不能再练了。如果再练,你不仅出不了成绩,而且很可能半身不遂。” 

        2005年,时年23岁的黄燕兰拿着队里发给她的4万元退役金,离开举重队。当时,她是举重队第一批买断工龄自谋出路的退役运动员之一。她在受伤后,除了领到一本九级伤残证,得到4000元补偿金,就再也没有享受过任何医疗方面的保障了。

        除了举重,你还会做什么

        在运动队训练的那些年,虽然生活单调枯燥,但吃、穿、住都有保障,特别是伙食,“跟外面比算是吃得挺不错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黄燕兰每天就想着好好训练,将来能拿冠军,至于今后的出路是什么,将来退役后该怎么办,她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从体工队退役后,她曾经很努力地找工作,可每次应聘,用人单位都会问:“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除了举重,你还会做什么?”她每每无言以对。

        黄燕兰的第一份工作是熟人介绍的,在一家摄影室里做杂工。见面时老板问她:“你会照相吗?懂电脑吗?会化妆吗?”黄燕兰都摇摇头,但这次她多回答了一句:“我可以学!”可惜不到一个月,老板就不干了。她再次陷于无业的窘境。

        当时,黄燕兰正在跟队友莫君成谈恋爱。莫君成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这份感情也成了她留在南宁奋斗的最大精神支柱。

        有手有脚,何必做没骨气的事

        2008年8月8日适逢北京奥运会开幕,也是黄燕兰和莫君成的爱情修成正果的日子。结婚时,夫妻俩原本打算用退役金买“两圈四轮”:两枚戒指,一辆QQ代步车。但考虑到刚退役的莫君成还在为工作四处奔波,黄燕兰做厨师的弟弟几次创业失败,生活很拮据,他们又决定把这笔钱留下来,跟弟弟一起创业。

        将石柱岭的一家小店铺盘下来时,夫妻俩不仅用光了退役金,还找朋友借了几万元。2008年8月26日,烧卤店开张,取名“天新烧卤”,寓意“天天都是新鲜的”。

        开业之初,因为完全不懂行,黄燕兰和老公走了不少弯路。采购渠道没摸清导致成本很高,采购数量没控制好,总是剩下很多货卖不完。由于坚持只卖新鲜的,他们不知道丢了多少只鸭子。卖一只烧鸭,赢利不到10元,而丢一只鸭子,损失就有20多元。

        位于石柱岭菜市的这家烧卤店是黄燕兰夫妇开的第三家分店。去年开张后,他们一直没有挂上“举重夫妻的烧卤店”这块招牌。直到今年3月底,小店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他们这才“亮明身份”。“我们不想让‘运动员’3个字蒙羞,让人误认为运动员不会经营。”黄燕兰说。 

        4月17日下午,家住新阳路的市民蒙女士,专程坐了20多分钟车来到举重夫妻的烧卤店买烧鸭。看到化着淡妆、描着眼线的黄燕兰,蒙女士疑惑地问道:“我是看了网上的报道才过来的,但我看你怎么不像举重运动员啊?”

        “怎么不像呀,有几个女孩子有我这么大块头的?”黄燕兰笑着说,自从这家分店开业后,她瘦了30斤。每天早上5点,她就要起床采购原材料,直忙到晚上9点。

        记者在店里采访时,由于不断有顾客光临,黄燕兰不得不一次次起身收钱、切菜、打包。只有在工作间隙,才能腾出时间跟记者聊上几句。

        “怎么不多找几个伙计帮忙呢?”“现在招工难啊,前段时间我一个举重队退役的师弟过来帮忙,后来也受不了走了。操作间里真的太热了。外面30℃的话,里面起码达到60℃,身体不好的人在里面待一会儿都要晕倒。”黄燕兰无奈地说。

        下午两点半,黄燕兰给自己下了碗米粉,这是她当天吃的第一顿饭。由于中间要忙着接待新来的顾客,她的这碗粉花了差不多40分钟才吃完。

        黄燕兰至今记得,自己当初鼓励丈夫自谋生路时说过的话:“我们练举重的,有的是力气,实在不行,去给人搬煤气罐、当送水工,总不至于饿死。”她最看不起某位向公众乞讨的退役运动员,“自己有手有脚,何必去做那种没骨气的事”? 

        (《中国青年报》4.20 谢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