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谈到“幸福”的话题时“现身说法”,称如果看自己的收入数字,肯定是比以前高了,但挣钱的增幅赶不上物价的增长,“所以很难在钱这方面找到幸福感”。崔永元感觉自己“最富裕、最像百万富翁”的时候,是1986年刚参加工作每月挣80块钱的时候。而今每月收入虽然过万甚至更多,却经常感到“钱不够花”。
崔永元曾经“最像百万富翁”的感受,是现今很多年轻人所未曾经历的。就像他描述的那样:虽然工资数字很小,却感觉总是花不完,“跟同事吃饭抢着买单,想办法让自己有点高消费,之后还能存下来一些钱”。时过境迁,现在即便是月收入过万,在北京也不抵1平方米商品房的价格,所以,单靠工资收入来接驳幸福感,是越来越难了。
崔永元认为,让民众找回幸福感,政府不能只用给钱的方式,而应该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果我们上学不要钱、看病不要钱、住房不要钱,那我们要那么多工资干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健全、丰裕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给民众以安全感,却未必能从根本上充实其幸福感。
在多个省市人均GDP已接近富裕国家水平的宏观背景下,在越来越富有炫耀性消费色彩的市场环境中,被甩落在后、维系基本需求的民众,钱依然不会够花,幸福感又从何而来?
在银行“利润高到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几倍甚至十几倍于普通职工收入的映衬下,普通职工的幸福落差显然会持续。
综上所述,让老百姓找回幸福感,不仅仅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在就业、分配、养老以及垄断体制、税收调节、奢侈消费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一言以蔽之,老百姓的幸福感需要向改革求诉,政府部门不断提升民众普遍的幸福感,也需要向改革问计。
(《京华时报》3.12 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