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邓友梅:苦难成就的“京味作家”

    《 文摘报 》( 2012年03月10日   06 版)

      2011年岁末,全国文代会在京召开。在首都饭店二楼邓友梅的下榻处,笔者拜访了这位著名作家。

      《在悬崖上》发表,引起轰动

      邓友梅祖籍山东省平原县邓村,1931年出生于天津。1945年,邓友梅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为新四军军部文工团演员。

      新四军军长是陈毅,行军的时候骑一匹大马,有时候会下马跟文工团员们一起走走。邓友梅年龄最小,陈毅常喊他小鬼,于是就互相熟识了。

      那时文工团经常背着行李行军,邓友梅背上长了疮,疼得忍不住就哭了。同在文工团的作家茹志鹃看邓友梅年龄小,处处关照他。没想到,在那一个个志鹃大姐油灯下读报陪伴的夜晚,邓友梅的文学幼芽渐渐萌发了。

      1956年,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邓友梅来到北京市建筑公司挂职当上了建筑队长和党支部书记。

      1957年,邓友梅反映战时爱情的小说《在悬崖上》发表,引起轰动。著名影人赵丹找上门来,欲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然而,在迅速到来的反右运动中,邓友梅糊里糊涂成了右派。

      数年之后,“文革”爆发,从右派升级为“黑帮黑线上的黑干将”,邓友梅的人生进入了更加黑暗的时期。这期间,承受不住痛苦的折磨,父亲去世了,妻子也离邓友梅而去。

      身心俱伤的邓友梅被转送到盘锦地区去开垦荒山。一年多后,又被下放到一个钟表厂接受群众监督改造。

      确立“京味”小说的创作方向

      1976年初,邓友梅的右派帽子摘了,但同时,工厂的人事部门又通知他前去办理“自愿退休”手续。

      就这样,刚刚四十五岁的邓友梅不得不“告老还乡”。1976年的邓友梅,人在北京户口却在东北。为了躲避时常上门查户口的警察,邓友梅每天一早就到陶然亭公园去。当时,那里聚集的人群中藏龙卧虎,有京剧名家,有“文革”中靠边站的高级领导……他们在一起打打太极拳,谈论各自熟悉的事情,新鲜而有趣。两年后,以陶然亭里发生的故事为蓝本,他写下了小说《话说陶然亭》。

      1978年的一天,时任《上海文学》副主编的茹志鹃到北京看望邓友梅,邓友梅将怀念陈毅老总的感喟手稿拿给她看。茹志鹃看了很兴奋,鼓励邓友梅把它改成小说投稿。稿件起名为《我们的军长》,在1978年的《上海文学》上发表了,当年一鸣惊人,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之后,《话说陶然亭》,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此时,邓友梅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一番思考,他深知,过去的积累都是战争年代的,而今,应该有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作品问世。于是,他为自己确立了“京味”小说的创作方向。

      小说《那五》被搬上荧屏

      邓友梅在北京建筑公司体验生活的时候,记得伙房有一个烧火工,那人是清王爷的后代。新中国建立不久,北京成立了昆剧团,各路演职员都配备齐了,独缺一个吹笛子的。于是就登报招聘。这位王爷的后人知道后,意欲前去试试。大家一听都撇嘴了,说一个烧火工敢揽这个瓷器活?!没想到,这位一试就被录用了。原来,邓友梅的父亲喜欢昆曲,他从小跟着父亲一起听戏,就学会了配器。不久,他以此为素材创作出中篇小说《那五》。《那五》的成功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搬上荧屏。

      1980年,邓友梅的又一力作《烟壶》再次载誉而归,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7年,邓友梅走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岗位。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问起邓友梅每天的日程安排,他笑言,我是冲浪一族。看笔者不解,忙解释说,我一天大部分的时间在网上看新闻、博客,了解天下事。原来,早在1989年邓友梅就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五笔输入法,从那时起,他的写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在作家群里,他是捷足先登者。当年,张贤亮就曾专程来京住在他的家里,向他学习电脑的应用。

      (《名人传记》2012年第3期 金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