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3月08日 星期四

    史海钩沉

    探访“红小兵”发源地

    《 文摘报 》( 2012年03月08日   08 版)

        春节时笔者来到了北京香厂路小学实地踏访,通过与当地人聊天以及资料核对,证实了这里正是在“文革”中闻名全国的“红小兵”发源地。今天的香厂路小学在北京东方饭店东侧200米,只是一栋极其普通的橘红色建筑。

        在一份交流材料中这所学校的自我介绍是:“香厂路小学成立于1965年,现有教职工50余人,在校学生近500人,学校一校两址,占地面积3483平方米,有20个教学班。自改革开放以来,香厂路小学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似乎是有意省略了“文革”的那一段历史。

        1967年2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小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草案)》,提出“小学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条重要战线。必须坚决执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办事”,并确认“小学生可以组织红小兵”,引导以红小兵在小学中取代少先队。

        1967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发布《关于批转北京香厂路小学建立红小兵组织的通知》,通知全文为:“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军管会,各大军区、省军区:现将《北京香厂路小学取消少先队,建立红小兵》的材料转发给你们,请参考。对于建立红小兵组织的问题,你们有什么经验和意见,请告诉我们。”

        通知后面的材料显示香厂路小学成立红小兵团的主要做法是:“在全校二至六年级的二十八个教学班中建立了少年革命组织——红小兵团”;“他们首先在六年级三个班搞试点,然后在全校以年级为单位,分别成立了红小兵连(下设排、班),全校组成红小兵团。红小兵团总勤务组由十二名红小兵代表组成,在学校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活动。目前,全校二至六年级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六百多人参加了红小兵团”。

        这两个通知一出,“少先队”组织正式被“红小兵团”取代,直到1978年恢复少先队,历时11年。香厂路小学成为这场运动的发端者,而《香厂路小学红小兵条例》也成为全国红小兵的范本。

        从这一天起,香厂路小学也成为“文化大革命”在小学生中的样板和代言人,“文革”的进程和风向也体现在对该校的一系列报道当中,可谓出尽风头。比如《人民日报》1968年3月10日就曾报道,通信兵某部驻北京香厂路小学军训组,积极传播毛泽东思想,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热情帮助革命师生进行教育革命,并建立了红小兵组织。5月11日又刊发报道《“一对红”的来历》,叙述了香厂路小学里杨连香和降光秀同学由“冤家对头”变成“一对红”的故事。而1971年以后,尤其是“林彪事件”后,关于香厂路小学的类似报道明显减少,这也意味着狂热的浪潮正在逐步退去。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实行隔离审查。10月23日新华社编发的报道在提及“红小兵”时,仍然拿香厂路小学说事:“香厂路小学的红小兵参加游行回到学校后,立即出板报、写儿歌,投入批判‘四人帮’的战斗。他们写道:革命战旗迎风扬,特大喜讯传四方,革命人民心激荡,挖出反党‘四人帮’。红小兵,斗志昂,挥起铁笔上战场,愤怒声讨野心狼,誓死保卫党中央。”

        随着政治风向的变化,香厂路小学作为红小兵的代表也迅速跟上形势,与“四人帮”划清界限。1978年10月,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决议,少年儿童组织仍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名称,撤消了红小兵。这同时意味着香厂路小学作为“红小兵”标杆的时代结束,香厂路小学从此失去光环,淡出人们视线……

        (《新民周刊》2012年第7期 肖善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