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3月06日 星期二

    为何柳絮总入诗

    《 文摘报 》( 2012年03月06日   05 版)

      在中国,有的花从不入诗,有的花总入诗。譬如这柳絮,它是花吗?从植物学角度它是花,称之为柔荑花序。但从外形看却不是花,只是一团絮状的绒毛而已。

      柳絮确实被称之为花,柳花、杨花,此外还称柳绵、飞绵等。柳絮无甚观赏性,却是千古诗人吟诵不绝的对象。咏柳絮的诗最早出自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一次其叔父谢安见下雪,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子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应声而成佳句。

      咏柳絮许多大诗人颇有过人才思。苏东坡的一句“似花还似飞花”,韩愈的“杨花榆夹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有见地。再如杜甫的“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白居易的“谁能更学儿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李商隐的“闲倚绣帘吹柳絮,日高深院断无人”,颇得意趣。

      柳絮无艳无香,惹尽千古情思,从而招来无数诗人的吟咏。春暖柳绿杨花飞舞,确能让人联想翩然。然而,随着人们的游冶变为上班赶路后,游兴没了、目的性强了,于是一到春季总有人讲飞絮妨害交通的弊端。这当然不怪柳絮,更不怪人。当人们丢失了诗情,柳絮立刻没了画意。柳絮古时总入诗,于今柳絮再飞也难为诗了。

      (《今晚报》2.28 姜维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