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收载的动物药达到461种,目前列入国家药典中的药用动物也还有数十种。
熊胆具有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熊是唯一能大量产生胆酸的哺乳动物。目前,人工插管取胆汁几乎成为“熊胆”的唯一来源。但是,插在熊身上的胆汁引流导管极易致伤口发炎,加之熊被关在窄小的笼内,常感染生病,为此,很多养熊场对熊使用抗生素。
成都军区总医院原病理科主任汪盛贤曾对49例“引流取胆”的黑熊熊胆标本做过病理检测实验,发现人工取胆获得的熊胆制品存在安全风险。有的熊出现肝癌转移,血管里还有癌细胞,肺上也有;有的熊患慢性胆囊炎;引流导管还可能导致熊的胆管变形、发炎,发生一系列病变、炎症。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鼠尾草、大黄等。这些草药作为熊胆替代品,既便宜又有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曾致力于寻找熊胆的中草药替代品,初步证明黄连是可行的,也有关于黄芩可替代熊胆抗炎作用的研究。
(《北京日报》2.24 张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