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溥仪“三哭”背后的故事

    《 文摘报 》( 2012年02月18日   05 版)

      讲述者贾英华,晚清研究学者,著有《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一哭

      说起溥仪的哭,里面有很多故事。贾英华说,就在慈禧召溥仪进宫,所有人因溥仪的哭闹着急时,乳母王焦氏出现了。她瞧溥仪哭得可怜,就把他抱进怀里,溥仪很快安静了下来。从此,溥仪再也离不开王焦氏了。对于这个乳母,溥仪感情至深,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这样记述:乳母,是宫中唯一使我保留了人性的人。“特赦后的溥仪一度想娶乳母的孙女为妻,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这事没成。”

      贾英华说的每一段故事背后总能牵出更为有趣的秘闻。“当初王焦氏怎么就当上了溥仪乳母?”贾英华介绍,“皇室向来都对选乳母非常重视,从明代就专门设立了征用乳母的机构‘奶子府’,进了‘奶子府’的乳母没一个不想出来的,她们吃的东西好归好,却一点儿盐都不准放。而选乳母的标准更是苛刻,必须得是良家妇女,体貌端正。最重要的是要检验乳汁,办法也是秘不外宣的:要把乳汁直接挤进白瓷盘里,放到阳光下暴晒后阴干,从色、味、状三方面来检验。晒过后,乳汁就起变化了,有变成血色的,也有的有难闻的腥味或其他异味,还有出渣儿的,这都不行,只有晒过后,洁白如脂,才算合格,要达到这个标准,可以说百里挑不出一二。”

        二哭

      谈溥仪,就不能不提到慈禧太后。溥仪在记述第一次见慈禧太后时,用了“三个陌生”来形容——他突然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了许多陌生人,最后在阴森森的床帐内见到了一个陌生的瘦得怕人的老太太。

      贾英华对这次见面的讲述则更加生动,“慈禧太后伸手想抱一下溥仪,溥仪却被满脸病态的慈禧吓得大哭,慈禧就让人拿糖葫芦哄他,没想到,溥仪接过来一下子摔在了地上……一般病重垂危的老人,最怕孩子哭,不吉利。溥仪一哭,又不让她抱,慈禧很不痛快,就说:‘这孩子真别扭,让他上那边玩去吧!’溥仪与慈禧的见面,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三哭

      溥仪被抱进宫一个月后,1908年12月2日,清廷举行了登基大典,不满3岁的溥仪即位称帝。

      没想到,溥仪在接受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的朝贺时放声大哭。载沣跪在金銮宝座下面,双手扶着溥仪,不让他乱动。可是小孩子哪管那套?他边哭边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里这样回忆自己在登基时的表现。

      1956年,香港记者潘际垌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采访了溥仪。潘际垌掏出随身携带的清末进士金梁所写的《光宣小纪》,翻开一页给溥仪看。那段文字的大意是,登基仪式上,载沣见溥仪大哭不止,忙让随从拿了一个玩意儿放在溥仪手里,他这才停止大哭。当时,大臣们都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原来,溥仪拿的玩意儿叫“虎小儿”,就是纸糊的小老虎,老百姓又叫“傀儡虎”,一听这名儿大家就明白了。

      登基大典上,让人“讶为不祥”的,还有载沣的一句话。据说,登基大典上为了哄溥仪别哭,载沣慌不择语,说:“别哭,别哭,快完了!”这话从宫内传出去,很快就搞得满城风雨,“快完了”,这可是不祥之兆啊!然而,贾英华却从韫龢(溥仪妹妹)那里听到了另一种说法,“我父亲说自己明明说的是‘快好了’,此话被误传,以致从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都把大清朝灭亡的原因归结在他说的这句话上,他百口莫辩,直到临终也咽不下这口气。”

      (《环球人物》2012年第3期 刘海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