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2月16日 星期四

    美国大学的“信誉规则”制

    《 文摘报 》( 2012年02月16日   06 版)

        “诚”与“信”在中外的传统道德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华夏古之君子,还是洋绅士,都把守信誉、重然诺视为体现人格的至高品质,甚至比生命更宝贵。

        这种人格的保证不是靠法律,而是靠良心,是一种自觉的操守。只是到了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真个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良心”与利益相比,在天平上还占多少分量?只好诉诸强大的外力,于是严密、琐细的合同法应运而生。

        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在某些圈子中,“傻帽”成了诚实守信的代名词,不少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太“傻”,将来要“吃亏”。在这种情况下,诉诸人的“良心”的最基本的传统道德教育对下一代青年是否还有效?与此问题有关,我因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美国大学中的信誉规则制度,发人深省。

        金秋时节因事赴美,应邀顺道到南方名城亚特兰大一游。东道主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女子大学阿格尼丝·斯各特学院(Agnes Scott College)的校长,近水楼台,自然要对这所学院作一番观察,特别引起我兴趣的是该校实行的信誉规则制度(Honor Code):学生考试完全没有监考,甚至在一定的日期内每个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各门课的考期,把考卷拿到宿舍去做,学生只需在考卷上签名保证没有以任何方式得到不应有的帮助意即作弊即可。

        这使我感到简直不可思议,为此专门向学生部主任哈特女士作了一番深入了解,才发现是我孤陋寡闻,这是美国名牌大学早已有的一种传统制度,非该校所专有,只不过坚持的程度各校不同。

        据哈特女士介绍,每一届新生入学时,先上一堂专门讲述这一制度的大课,然后每人在一项题为“信誉规则”的文件上签名,以个人信誉承诺绝对遵守这些规则,包括不偷窃、不作弊、不剽窃、不吸毒,等等。

        校方告诉新生:不论你以前行为如何,一入本校,我们就把你看作是有信誉的人,你也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并有责任监督维护这一制度。另外,还为新生入学举行信誉聚餐会,邀请家长,用意是让家长也参与保证。

        事实上,在学生报考时,校方就已向其本人及家长说明这一制度。原则上强调学生自己管自己,有一个学生委员会负责审理犯规事件,并提出处罚意见。

        遇有问题,或被处罚的学生不服时,交由校长主持、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的仲裁委员会裁决。处罚视情节轻重,最重是永远开除。

        迄今为止,这一制度行之有效,每年有关学习方面的犯规大约平均三四起,主要是剽窃。本校老师对剽窃问题看得较重,因为这涉及学生以后一生立身处世的准则,不过对一年级学生处分宽些,因为她们往往出于无知。

        教员的诚实、正直、以身作则是关键。每个教员心目中都把这当一回事,经常在课堂上强调,严格执行,是有力的保证。

        据哈特女士介绍,至今一直实行这一制度的还有西点军校、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等大学,不过他们对犯规者惩罚更严,不像本校比较宽些,允许改过者重新入学。她不同意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诚实者吃亏的说法,认为正好相反,重信誉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已是美国企业界的共识,还没有遇到过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诚实的。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界、企业界丑闻频仍,引起全社会反思,现在有一种美德回归趋势,更加强调信誉、人格的教育。

        培养坚强的自律精神,增加对各色污染的抵抗力,对社会、对民族前途善莫大焉。当然采取何种方式,还得看国风民情,本文绝无意提倡邯郸学步。

        (《闲情记美》资中筠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