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北京市卫生局放出消息,要以双信封模式(即采购要实行量价挂钩)实行基药招标,并且二、三级医院联动。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低药价。此前,在双信封招标模式的诞生地——安徽,外资药企因为价格问题悉数退出,国内品牌药企也同步撤离安徽基药市场。
在1月17日的座谈会上,北京市卫生局领导大概介绍了基药招标原则,可概括为“上下、左右联动”。“上下联动”为,企业中标的某个药品价格,融入北京的二、三级医院,未来该药品在北京市医疗机构为同一价格。“左右联动”则是,在招标前,北京收集各省的中标价,促使企业的某个药品未来中标北京基药时,实现相对低价。
目前北京市社区(基层)用药约1000多种,据称招标后也将接近这个水平,而这部分药品大部分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和常见病用药。北京市社区(基层)药品的销售额达40多亿元,二、三级医院的销售额达250多亿元。一位药企业人士分析,如果北京完全学安徽模式,这个市场未来可能是中小制药企业的,大品牌药企可能将全军覆没。
正因如此,北京市卫生局会议开完后,在制药界炸了锅。“安徽的基药招标现实已经表明这个模式不成功了,北京再走不是弯路吗?”一与会人士有些疑惑。
安徽确实可以称得上走了弯路。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安徽增补达270多种,由于双信封模式,被药界称为“价格虚低”:1100多种品规的药,部分中标企业陆续停止生产,配送企业也拒绝配送,安徽的基层用药严重匮乏。
2011年,安徽又实行“增配”基药目录,导致该省基药接近5500多个品规,而后增的部分药品价格利润相比之前较高。据了解,借此机会品牌药企重新杀入安徽基药市场,销售额也再度回升。
对于目前招标模式的进展,北京市卫生局人士称,招标方案正在制定中,某些规则也还在研讨中。
(《经济观察报》2.6 温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