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元宵节。过完元宵,预示着春节结束。
元宵节的起源
早在西汉时期,汉文帝曾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元宵燃灯习俗据说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唐朝实行宵禁,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元宵成为我国最长的灯节。
如何欢度元宵节
猜灯谜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汉代张衡的《西京赋》对百戏中的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踩高跷 高跷本属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出现。《列子·说符》篇中便有“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的记载。
吃元宵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而在南方,正月十五要吃“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都有团圆美满之意。
送孩儿灯 因为“灯”与“丁”谐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走百病 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这天妇女们着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元宵节舞狮子、划旱船、迎紫姑的习俗。
如何吃元宵
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可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
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报》1.20 百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