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

    种“中国稻”,侵“外国权”?

    《 文摘报 》( 2012年01月31日   01 版)

        去年9月19日,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2号”再次刷新了世界杂交水稻产量的纪录。那段时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处收到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纷纷希望和中心进行学术交流。而一度停滞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助培训也准备再次启动。

        然而,一个新的事实却为人忽视:杂交水稻在国际上的发展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印度、越南、美国等国,国际水稻研究机构等国际组织和拜尔、杜邦先锋等国际大型种业跨国公司,都已开展了多年的杂交水稻育种和应用研究。而我国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要想在国外申请品种权,至今没有一条畅通的正规渠道。

        “中国把大量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卖到了国外,而又没有申请当地国的基因保护,当地国的企业甚至个人就有可能把这些新品种稍加改良,成为他们的知识产权,导致‘种中国稻侵外国权’的问题。”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万宜珍说。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5月,外国企业或个人向我国农业部提交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就有444项。

        据了解,我国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出口有着非常严格的政策性限制。“按照农业部的规定,刚刚突破亩产900公斤的‘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种子要想在国外申请新物种品种权,至少要等5年,而按照目前国际杂交水稻的发展速度来看,5年后国外很可能已经开发出适合各地应用的优良杂交水稻组合。”万宜珍说。

        同时,我国杂交水稻高级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据记者了解,袁隆平9名弟子,其中有6名已经被国外聘请去当地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一旦成功,则会以国外品牌的名义占领世界市场。

        “我国出台的‘严出宽进’的杂交水稻出口政策,是为了保护我国杂交水稻的专利资源,但现实情况是,这种政策已经导致国外杂交水稻的知识产权对我国合法权益的侵蚀。”相关专家表示。

        (《半月谈》2012年第1期 周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