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

    非实名存款引发的纠纷

    《 文摘报 》( 2012年01月31日   03 版)

        1995年10月15日,广东省东莞市市民王老太在某银行开户存款5.5万元,存折户名为“王顺红”(和她身份证名字粤语同音)。之后共发生了3笔存取款业务,最后一次取款、存款时间分别为1998年5月和1998年6月。之后,王老太没有再用过这一存折。

        转眼到了2011年。有一天,王老太在家里找东西时,无意中在抽屉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被遗忘已久的存折,于是打算把钱取出来。可是因为时间太久,王老太已经忘记了密码。于是,她赶到银行,提出想重置密码或直接领取存折款项。因为王老太的身份证与存折上的名字不完全相同,且不能提供存折密码,银行拒绝了她的要求。

        2011年10月,王老太起诉银行,请求法院确认她有权向该银行支取存折中的款项。2011年11月17日,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据了解,为证明存折记载的“王顺红”即其本人,王老太提供了当地居委会出具的证明,证明她曾用过“王顺红”这个名字。还提供了其缴交电信费用的发票,缴款人也为“王顺红”。此外,在银行提供留存的“王顺红”账户原始开户及发生取款、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上面的户名皆为“王顺红”。开户资料中显示开户人预留的印鉴或地址处有“某巷某号”字样。

        庭审中,银行提出,王老太虽持有存折原件等开户资料,但其身份证的姓名与存折姓名不一致,也不能提供账户密码,无法对其账户进行确认。实名制已实行多年,王老太没有及时办理实名转换手续并丢失密码,应对自身过错承担后果。

        2011年12月底,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经过调查,确认存款人与持有存折的王老太太为同一人,判决王老太太有权向银行支取该存款。

        今年73岁的王老太的遭遇虽是个案,却反映出实名制实施后,如何认定公民身份信息的问题。当前,实名制在各个领域广泛推行,但在诸多领域实行实名制前,以“别名”登记信息的用户大有人在。那么,在实名制实施后,如何做好身份信息的衔接、确认工作,成为考验一些单位社会管理水平的一道考题。

        (《法制日报》1.21邓新建 黄彩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