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年伊始,一项针对股市个人投资者的调查,从投资者的身份特点、投资行为、市场观点等描画了股民“图像”。
基本情况
大致可以这样描述中国“标准股民”:男性,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大专及本科文凭,年收入8万至20万,股龄5年左右,当前入市资金在10万左右(资金规模会随市场牛熊状况增减)。
绝大多数股民表示,自己是因为目睹牛市启动或是受到周围炒股赚钱的亲友影响初涉股海,入市之后才知股市并非“遍地黄金”。成都股民侯先生表示,自己第一次入市是在1997年,因为家人买股票赚了很多钱,自己也想投资赚点小钱为家庭改善生活。此后便“股海”一入“难回头”,入市资金从最初几万元到如今总计已投入了近百万元。
入市资金
目前A股个人投资者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总数81.2%,其中70.7%为大专及大学本科学历。
在个人收入方面,接受调查的个人投资者年收入大多在20万元以下,其中以5万至10万元之间最为常见,占总数的37.9%。年收入1万至5万元及10万至20万的股民则分别占24.4%及25.1%。在入市资金上,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据了普通股民的主流,大约在七成左右。入市1万至5万、5万至20万、20万至50万的投资者各占其1/3。另外有12.9%的投资者在股市投入资金达到了50万至100万,而投入超过500万的大户比例则为3.8%。
尽管投资者收入情况不尽相同,但无论年收入多寡,大多数投资者的入市规模都接近于其一至两年的年收入。
投入比例
2011年的熊市对股民的信心和入市意愿“打击”很大。今年30岁的股民小刘就表示,尽管家中有一定的闲钱,但如果要追加在股市的投资,仍感到风险太大。在他看来,入市仓位的比例应该以“胜固可喜,败亦欣然”的程度,才是对家庭负责的态度。“我看那些基金经理都经常跑输定期存款利息,不要说我们这种天天要上班的散户了。”小刘说,“我虽然在证券账户里放了一点钱,不过平时也不怎么大动。”
小刘的观点在股民中颇有市场,另一项调查显示,逾半数A股投资者在股市中的投入少于个人资产的30%。其中,投入资金在10%以内的占总数的17%,投入10%至30%则占总数的37%。
未来收益
尽管股民近年来受伤不轻,但对超过半数的股民来说,A股仍然是各类金融产品中最受投资者青睐的渠道。
一位职业股民表示,2011年他将70%的资产配置于股市,全年亏损17%,虽然相对收益跑赢了大盘,但对于以投资收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他来说,这样的结果则很难令人舒心。“我现在在考虑逐步将资金从股市中移出,转向股指期货。后者只要方向判断准确就能盈利,前者还需要研究个股,即使在牛市也很难跑赢大盘。”这位投资者表示,“中国股市还是牛短熊长,普通股民如果在资产配置上踩错,就容易出大问题。”
在入市以来的投资业绩上,有17%的股民表示持平,48%的股民表示自己总体亏损。仅有35%的股民表示自己盈利,而且,盈利利润率超过30%仅有12%,大多数盈利股民的盈利率低于30%。 这显示,股民的投资回报略高于“一赢、两平、七亏”的市场谚语。
有59%的股民对目前查处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行为的力度感到“不大满意”或“不满意”,有48%的股民则认为目前中小投资者权益基本得不到保护。
对于后市,有29%的股民表示对未来6个月股市趋势持乐观判断,18%表示没有信心,22%表示悲观,21%认为难以判断。此外,还有10%的股民表示在半年内不再关心A股走势。
(《扬子晚报》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