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上任不久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公开演讲中提出,希望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可学习全国社保基金”,将分散在各省的2万亿元养老保险金以及2.1万亿元由各级地方政府管理的住房公积金组织起来,专设或委托机构投资资本市场。
一时间,争议四起。一方面是投资者面对的一个低效率、缺乏公平性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又有包括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在内的天文数字的存量资本处在“缩水”中,监管部门出击的时机和分寸都需要谨慎。
实际上,证监会知情人士2011年8月曾向记者透露,中国长期资本投资的计划,即“中国版401K”仍处于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阶段。在2011年8月初,证监会研究中心就曾完成过中国版“401K”计划和长期资本战略的报告,并已经征询过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管理机构的意见。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云龙便是参与咨询意见的人士之一。据其分析,根据多部委的协调,并考虑到当前缺乏的资本流动性现状,最早在2012年年中就可能迎来养老金的正式入市。“参照目前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额2万亿元不超过最高上限30%的比例可以进行权益类投资,也就是不超过6000亿的入市资金。”刘云龙透露。由于与养老金的管理体制不同,全国住房公积金2.1万亿元的资本仍被各级地方政府紧握,不仅普遍存在低效率运营,还经常发生挪用。“入市的时间可能会晚于养老金。”
实际上,近年来被中国官方多次提起的“401K”,是指1978年美国《国内税收条例》第401条“K款”的内容,即美国全国的雇主可选择养老金专业机构或金融机构帮助其建立和维持养老金投资计划,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功能。中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近年来也仿效美国推出了相关制度。但是,结果却不尽相同:日本因为股市不景气,造成了数万亿日元养老金投资的损失;而曾坚持养老金不入市的韩国,则是在近十年间缓慢提高养老金在股票的投资比例,才实现盈利。
(《中国新闻周刊》1.2 崔晓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