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城市人思维”解决不了农村问题

    《 文摘报 》( 2011年12月27日   06 版)

        12月16日,“公安部要求以最高路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校车被赋予了“运载学生时优先通行”、“可以上公交车道行驶”、“停车上下学生禁超越”等三项“特权”。

        事实上,大多数校车事故发生在农村。数据显示,近5年来,校车事故导致的死亡学生中,74%为农村学生。农村有多少公交车,又有多少公交专用车道?赋予农村校车这方面的路权,显然没有多大实际价值。而追问校车事故发生的根源,“撤点并校”无疑是重要因素所在。为什么会“撤点并校”?无非又是城市人根据自己的认识、忽视农村现状而制定出来的政策。

        放眼诸多社会问题,很多解决路径都是局限在“城市人”的思维框架里,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通病,而更多发生在农村的社会问题反而成了“盲区”。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谈及教育改革时常常谈及“特长生”问题,“弹钢琴”算不算特长,争论得沸反盈天,却没人议论“会养猪”算不算特长。《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了,在厘清了城市夫妻双方财产保护的同时,却没有人考虑,这样的解释很可能导致农村妇女“净身出户”。发达城市中的小夫妻们生育不积极,城市人口开始老龄化了,专家们呼吁放开二胎,却看不到农村有多少“偷生”的孩子还没上户口。空气质量不好了,城市人开始关注PM2.5,而农村土地的污染其实更严重……

        为什么会如此?这自然和政策制定者多是城里人有关。农村人话语权孱弱,他们的“真知灼见”很难进入政策决策者的视野。久而久之,中国的一切社会问题似乎都成了城市人的问题,农村渐行渐远。

        (《中国青年报》12.20 陈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