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投资理财

    赴港“扫货”是否划算

    《 文摘报 》( 2011年12月17日   03 版)

        看着最近“人民币N连跌”的新闻,广州市民陈女士犹豫了:家里“库存”的5000多元美金,原本要换成人民币,现在是不是该再等等?同样感到困惑的,还有不少打算圣诞节前去香港大举“扫货”的人。

        “场内交易的跌停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主要是银行之间的交易。”专家表示,“人民币是升还是贬,一般看央行公布的中间价。对企业和居民而言,商业银行在中间价基础上挂出的外汇牌价,才是真实的价格。”

        真实的价格怎么变?以中国银行为例,居民购汇时执行美元“卖出价”,12月1日100美元值639元人民币,过了两天值637元人民币,并连续几天围绕该价位微幅波动。到12月8日、9日,用633.3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100美元——说起来人民币还有轻微升值!

        由于港元盯住美元,人民币对港元的汇率与美元相似,100港元价格基本稳定为82元人民币,区间多在正负0.3元之间。也就是说,“8连跌”后去香港血拼1万元,就算出现汇兑损失,也在30元以内,等于香港一份快餐盒饭。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周浩表示,“如果计划春节出游的,我认为随便去哪儿都行,只要不是美国,当地货币可能跌幅更大,人民币购买力更强。”

        (《羊城晚报》12.12 曾颂 颜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