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气候大会期间,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在国内放言:“将于12月底退出《京都议定书》”。
三洋环抱、坐拥世界上五分之一淡水资源,加拿大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的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其产业成熟度也已达一定水平。于是乎,人们很容易产生加拿大减排压力不大的惯性思维。然而,据彭博社报道,到2012年末,加拿大的排放水平将比1990年上升30%以上,排放量将“超标”逾8亿吨。
因此,对于加拿大来说,完成《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指标,难度非常之大。到2012年底《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时,加拿大政府将不得不花费约67亿美元购买“碳信用”。然而,如果在今年12月底退出《议定书》,加拿大将有可能躲避因未能履约而生成的高额减排罚款。因此,舆论猜测,这恐怕是促使加拿大“退约”心切的一大原因。
近年来,加拿大已探明石油储量可达1788亿桶,居世界第二。然而,超过95%的石油需从油砂石中提取,其排放水平比常规炼油高出82%。对于这些排放“大户”,哈珀政府却不以为害,反以为利。因为政府明白,一旦采取严厉措施限制减排,势必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石油生产,从而拖慢加拿大经济发展。
更为微妙的是,那些以能源开采为支柱产业的西部省份,正是保守党“发迹”之地。保守党政府制定政策时,难免出于情感和选票而有所顾虑。
由此可见,“退约”并非加拿大一时兴起的喊话,它恰恰反映了西方政党惯常遵循的功利主义路线。
(《解放日报》12.6 安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