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2月03日 星期六

    “看见”柴静

    《 文摘报 》( 2011年12月03日   06 版)

        最近,央视新节目《看见》播出了药家鑫这一期。节目2分16秒,柴静正采访受害者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时,隔壁忽然传来一阵嚎陶大哭,是张妙的母亲。“为什么不进去劝劝?”柴静问。“劝也没用。”柴静起身,对着镜头说:“我去跟她说说。”

        采访戛然而止。

        进屋后,柴静把手搭在张妙母亲的手臂上。那时,她忽然问自己:如果这是二十多岁的自己呢?不会做这个动作。也许手足无措,也许很“粗暴”地给对方擦去眼泪,嘴里说着“不要悲伤,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安慰话。可到了35岁这个年龄,想了想,放弃了。

        《看见》制片人李伦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宽厚了。”

        柴静1996年从长沙铁道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没回山西老家,执意留在湖南,主持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夜间广播节目。

        刚进央视时,2003年非典,柴静采访一个白衣天使,打开门,跟摄像招了一下手,微笑了一下,走进去。编导叶山看到这个画面,觉得“柴静的微笑很小资,‘闪进去’的动作像一片树叶,很飘”。

        2008年汶川地震,柴静被派往前线,偶然碰到一家人,决定跟他们回家。山中几日,有什么拍什么。《杨柳坪七日》播出后,观众写信:看一遍哭一遍,平实的叙述和人文关怀打动人了心。

        柴静说:“从这期节目,我开始转变。没有了功利的心,只有‘守’的心。”

        (《中国周刊》2011年第12期 张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