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河北境内一些长城上不但垃圾堆积,而且城墙破坏严重。河北长城资源调查显示,在河北境内,仅就长城墙体保护状况来说,80%以上为“较差”、“差”甚至“消失”。
作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万里长城本应得到精心呵护,然而,不仅是河北,其他省区境内的长城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长城管理工作长期缺位,可以说是导致长城不断缩水的直接原因。尽管《长城保护条例》已实施五年,但长城管理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零散状态。一些地方对有利用价值的长城段互相争夺,对未开发的偏僻地段,则互相推诿管理责任。对长城的保护仅限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几段长城,其他地段都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之所以有这种做法,说到底就是“利”字在作怪。这也是长城屡遭破坏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对长城保护的欠账较多,不能听任长城遭受毁灭性破坏,不能等到长城千疮百孔,才懂得什么叫痛心疾首。
(《新民晚报》11.21 胡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