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08日 星期二

    海外华人掀起“回国相亲”热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08日   07 版)

      “回国相亲”成时髦

      如今,越来越多条件优秀的海外华人“舍近求远”选择回国相亲,找个中国老婆。针对这股“回国相亲”热,某电视相亲节目近期特别策划推出了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征婚嘉宾专场。栏目第一次赴美宣传时,就吸引了3000名海外华人踊跃报名。

      事实上,电视相亲这种相对“摩登”的相亲方式只是众多海外华人回国找伴侣的方式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假期回国的重头戏就是参加“连轴转”的传统相亲。引领这股热潮的还有他们的父母,许多人活跃在公园“相亲角”,替远在海外的子女相亲。

      忙、圈子小、选择少

      “澳洲生活其实跟大家想象的并不太一样,我们华人的生活圈其实很小,业余生活也比较单调、乏味。”28岁的澳洲华人王宇(化名)说。他十年前到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市念高中,研究生毕业后,王宇留在澳洲自主创业,开了一间酒吧。他身边的华人并不多,很多已经成家立业,虽然偶尔会有一些聚会,但平时大家忙于工作,往来甚少,而且国外的人很注重隐私,也不会有人帮着给他张罗婚事。于是今年7月,王宇选择回国参加了电视相亲。

      文化差异不可回避

      对海外移民而言,文化差异是他们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王宇介绍说,他的一位中国女性友人就嫁给了澳大利亚当地人。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上尚能迁就对方,但每年农历新年常常成为他们争吵的理由。“刚结婚那会儿,她丈夫还愿意跟她回国吃顿团圆饭,时间长了,丈夫就觉得特地请假,安排行程,非常麻烦,其实他不清楚新年对中国人的重要性。”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麻烦,也让王宇打消了跨国婚姻的念头。

      传统“婚恋”观念

      35岁的“老郑”是一名在美国生活了十年之久的华人,2009年他又前往英国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去英国前,老郑和自己的美国女友本已到了谈婚论嫁阶段,但二人在家庭观念和婚姻生活上产生分歧,最终分手收场。

      在他看来,跟外国女性谈恋爱还能接受,但真正到了谈婚论嫁地步,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老郑无奈地说:“对中国人而言,婚姻需要经营。但对于美国人来说,婚姻好像过家家一样,合得来就一起天翻地覆,不高兴了就任性地一拍两散。”他眼中的美国女性,在自由环境中成长,“自我”意识比较强。在相处中,老郑常常会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迁就女友,而当他指出女友的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习惯时,对方反而无法接受。老郑说:“她最讨厌的词就是‘应该’,总是指责我不能教她‘应该’如何,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呼吸的空间。”

      老郑还笑着说:“我的一名朋友对此也深有体会,他常说还是希望回国找一个小鸟依人的老婆,那些深受美国女权主义‘毒害’的女王,实在‘hold’不住。”

      (《新京报》10.30 冯中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