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者都知道毛泽东晚年读新印大字本线装书的事,但对毛泽东晚年读书为什么要重新排印成打字线装本,到底读了那些新印的大字线装书,字体字号是怎样的等等情况,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几年,视力严重减退,小字本的书刊他已经越来越看不清楚了。后来,征得他本人的同意,凡是他要看的书,我们就按照他的要求与国家出版局联系,重新排印成少量的大字线装本。这些新印的大字线装本书,除供毛泽东本人阅读外,有不少我们还遵照他的指示分送给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老同志阅读。
为什么要印成线装本呢?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毛泽东习惯看线装书。二是他晚年看书特别是从1971年那场大病之后,差不多都是躺在床上或者是半躺半坐在床上,有时还半躺半坐在沙发上看书。线装本用的都是专门工艺生产的宣纸,一册一册都比较轻,还可以卷起来看,这种式样看起来比较方便。
毛泽东晚年要看的书重新排印大字线装本,开始都是用一号长仿宋字体。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患了“老年性白内障”,两眼渐渐对一号长仿宋字也看得不太清楚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与出版局、出版社和印刷厂的同志商量,将一号长仿宋字体又改用36磅长宋字体。这种字每字高12毫米,宽8毫米。原用的一号长仿宋字,每面排10行,每行排21个字,每面排满为210个字;改用36磅长宋体字之后,每面减少成8行,每行减少成14个字,每面排满一共是112个字。因为是长宋字体,字又比较大,疏密较为适度,所以显得很醒目,他看后很感满意。
毛泽东逝世后,当时社会上对毛泽东晚年的读书内容曾有一些传说。有的说,毛泽东晚年只读二十四史;也有的说毛泽东晚年只读闲书,甚至有的说毛泽东晚年只看小人书;也有的说,毛泽东晚年光看中国古典小说,甚至说光看《金瓶梅》,等等。
其实,在毛泽东生命的最后几年所读的新印的大字线装书,内容非常广泛。如果从1972年读新印的大字线装本《鲁迅全集》算起,那么到1976年8月底读新印的大字线装本《容斋随笔》为止,据笔者当时的不完全统计就有129种(部)。
其中,有《政治经济学》(苏联列昂节夫著)、《盐铁论读本》(郭沫若校订)、《经验主义,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政治、经济理论读物,也有《简明中国哲学史》(杨荣国主编)、《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中外古今哲学、军事方面的读物;有《古代社会》(美国摩尔根著)、《世界通史》、《中国近代史》(范文澜著)等中外历史读物,也有《王安石》(邓广铭著)、《拿破仑传》(苏联叶弗·塔尔列著)、《我在十六岁以前》(马叙伦著)等中外古今人物传记;在文学方面,有《中国文学史》(北大中文系1955级集体编)、《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等中国文学史著作,《鲁迅全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儒林外史》等中国古典小说,《唐宋名家词选》、《唐诗三百首详析》、《唐宋元明清五朝诗别裁集》、《曲选》、《李贺诗集》、《随园诗话》等中国诗词曲读物,《笑林广记》、《历代笑话选》、《新笑林一千种》、《幽默笑话集》、《哈哈笑》等民间通俗文学读物,也有《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读物;在自然科学方面,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著)、《基本粒子发现简史》(杨振宁著)和李政道当时尚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不平常的核态》及《动物学杂志》、《化石》杂志等读物。还有毛泽东本人的著作。
(《人民政协报》10.27 徐中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