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革命与改良:辛亥答案的再思考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03日   06 版)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围绕着中国应走革命还是改良的道路争论激烈,甚至恶语相向。这一争论对后人的判断影响深远。然而,百年之后,后来人可以而且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察那一段历史,来厘清革命与改良的纠结。

      其一,革命与改良并不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对立选择,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是要在中国建立起近代民主政体,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只是在实现的手段上存有分歧。两者都主张扩大民权,但一个要限制君权,一个要彻底取消君权。

      应该看到,尽管革命派与改良派争吵不断,但在全局上却存在互动互利关系。两者的论战,使民主思想前所未有地普及开来。四川保路运动则是由立宪运动转向革命运动的一个典型案例。

      其二,革命与改良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不取决于个人愿望。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是不依据于个人或群体的良好愿望的,它完全取决于社会矛盾的发展状态。当社会矛盾尖锐到改良不足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之时,革命又绝非任何好事者所能煽动。

      其三,重建新秩序的革命并不必然导致混乱。民国初期,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有人将它归因于革命。仔细观察,民国初期出现军事强人势力的潜因在晚清已经养成,其割据正是旧势力旧传统在新社会的变异与表演,它恰恰与共和制度、共和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与其说由此可证明辛亥革命搞糟了,倒不如说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是何等的必要,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任务又是何等的艰巨。扫除数千年封建专制的有形和无形的影响,正是辛亥革命的目标之一。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完成这一任务,但却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10.28 王建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