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秋冬要“养阴”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03日   04 版)

      顺应自然调养身心

      许多人钟爱秋令进补,但如何补,很多人却只知盲目跟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副教授指出,“中医认为因时制宜,根据天时,春夏应养阳,秋冬宜养阴。”

      “秋冬养阴”一说出自《黄帝内经》:“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提出的这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顺应四时、调神养生原则,即使放在五千年后的今天,仍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李建军解释说,秋令时节气候由热转凉,夏天的阳气渐收而欲潜藏在内。自然界秋风劲急,随着阳气的收藏而呈现一派清肃萧条之象,此“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随环境而相应发生改变。“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气开始收藏的特性来调养身心,养阴其实指的是一个阳气收藏的过程,秋季养生一定要把养阴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    

      秋天要早睡早起

      古人提倡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养生应当顺应季节进行作息“微调”。早睡可以让人体的阳气顺利进入收藏状态,避免凉气袭击人体;早起则使得肺气得以舒张,且防阳气收之太过。此外,进入深秋还应开始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防寒,这样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特点。

      秋季气候凉爽,不冷不热,人们如能早起做操、打拳、散步、跑步等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养生保健大有益处。

      秋季落叶缤纷,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秋季情绪养阴的关键在于能反省自身最近焦躁的缘由在哪,并应充分体谅自己,不要因短暂的情绪波动就感到恐慌。‘神气内敛、精神内守’是防止秋冬肃杀之气对人体侵犯的重要法则。” 李建军说。    

      养阴食材要“柔润”

      秋季干燥,应多吃“柔润”的食物。芝麻、牛奶、糯米、蜂蜜、银耳、薏米、菠菜、豆浆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平日里可以有意识地多吃,当令时节润燥水果如雪梨、甘蔗、雪莲果、龙眼、葡萄、大枣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到了秋末初冬季节,则可以吃些牛、羊、鸡、狗等温性的肉类,也可饮少许醇酒,以助肾气,活血通脉。

      (《广州日报》10.22 涂端玉 梅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