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来自何处

    《 文摘报 》( 2011年10月13日   06 版)

        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本。从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我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从来没有忽视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促进改革开放,来确保改革开放的方向。但在政府重视文化的同时,民间和社会却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人们热切地讨论文化,学习文化,并激烈地抨击社会中一些“反文化”、“无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出现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第一,这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长期孜孜以求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尤其是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后,中国民众希望借此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这种文化的认同方能增添我们的自豪感。

        第二,这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并非信心十足的体现。为了排解这种不自信情绪,为了寻求更为安全的出路,人们不自觉地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发展方向和对策。

        第三,这是民众对政治稳定、社会安全持续性的某种担忧的表现。一些人对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安全存在某种担忧,希望通过文化反思和文化重建来增加安全感。

        第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论”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一些改革开放过程中不争论的理论问题变成了现实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腐败问题、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问题等,人们希望通过从文化角度来寻找答案。

        但是,不能把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诉诸文化,尤其不能随便拿某一种既成的文化形式来当做灵丹妙药。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优秀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形式来,为我所用,利我所需,铸我精神,固我根本。

        (《北京日报》10.10 程美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