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是一个追思革命先驱的契机。重温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历史,深感打破思想桎梏,是它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先驱以推翻满清政权的“民族革命”为思想发轫,终以横扫君主专制的“民主革命”为理想。这无疑是一次思想的大跨越。
此前两千多年中,无数次的揭竿而起,即便成功,也陷入一个皇帝被另一个皇帝取代的历史轮回。辛亥革命以决绝的态度,将“君主专制之治”排除在未来中国的历史选项之外。“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正因如此,明知“袁世凯不可信”的中山先生仍有信心:“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已远不如,覆之自易”。
历史进程果为中山先生言中。这再次验证了,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成功,不是帝制在中国社会统治的终结,而是帝制在人民思想观念里的终结。辛亥百年以来,漠视甚至篡改“民”之“意”,擅用甚至滥用“权”之“威”的事件,并不罕见。这是辛亥年那一场革命不能也不可能完成的使命。革命是革命者的接力,如今的接力棒传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是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坚守。
打破思想桎梏,辛亥革命剑锋所指,不止君权至上,也体现在对未来中国的设计构想中。辛亥革命之时,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向列强学习是进步思想,但以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却不盲从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力主中国革命有所超越,革除欧美早期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各种弊端。
如今,整个世界面临着自工业革命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局。辛亥革命先驱志存高远的气魄,对今日之中华民族仍是莫大的激励与鼓舞。社会的演进,有赖思想的解放;革命未有穷期,而思想解放亦未有穷期。 (《光明日报》10.10 问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