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9月15日 星期四

    赵树理和他的后代们

    《 文摘报 》( 2011年09月15日   05 版)

        2011年5月,我在参加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的会议时,见到了赵树理的孙女赵飞燕,并在她带领下去了赵树理故居,由此了解了许多赵树理身前身后之事,更为感慨这位农民作家的伟大。

        赵飞燕是赵树理的第三子赵三湖的女儿,赵三湖一直务农,后来进电厂工作,1993年去世后,赵飞燕和弟弟一起进了电厂做工人。后电厂倒闭,姐弟同时失业。赵飞燕近年被安排进赵树理文学馆工作,弟弟进了一个煤矿做工人,她的母亲则在倒闭的电厂边开了个小小的杂货店。

        赵树理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叫赵大湖、赵二湖、赵三湖。赵大湖1979年去世,学名赵广源,“文革”前当过河津县委宣传部长,后改任统战部长,再后来被罢官去修黄河。赵二湖19岁开始做了六年农民,又在临汾当了五年钢铁工人,后又到太原印刷厂当了一年搬运工。改革开放后,写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人过兴旺峪》,获得当年短篇小说奖,就此进了山西作协工作,之后一直做普通编辑。

        女儿赵广建一直深受宠爱,但赵树理在她高中毕业后没再让她上学,而是专门写了封劝女务农信《愿你决心做一个劳动者》,因为他觉得农村太缺乏知识分子了,这封信后来被收到了中学课本里。而赵广建则在1957年被赵树理亲自送回家乡做了农民。这一做就是20年。直到“文革”结束后,她才受政府照顾回到太原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赵树理还写过《出路杂谈》、《才和用》等文章,对不少农村青年想借写作离开农村的功利目的非常愤怒,希望青年们能留在农村安于农业生产,为消灭三大差别而努力。可惜,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中国就已很难实现,他这些文章当即遭到不少青年的来信谩骂。

        赵树理当初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成为事实,农村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和资源被不断地抽空。中国有9亿多农民,其中2亿多进城打工者在经济和心灵上其实都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煎熬。赵树理的三儿赵三湖及其子女的经历就已经是中国农民的缩影。

        目前海内外人民越来越认识到赵树理的价值,外国学者不断来访及故居的开发就是个证明。赵树理故居建于乾隆年间,现存北楼、东楼和西楼,很是大气,有山西民居一贯的方正气派。沁水县正计划开发赵树理故居为旅游点,但在房产归属上出了问题,政府相关人员似乎主张无偿捐献,但赵飞燕一家很困难,不愿接受无偿捐献,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再另造房子。开放故居是件大好事,如果赵树理故居能正式开发旅游,对文化事业会是个很有价值的大贡献。

        其实,从赵树理的文学成就和他的人格,及对后代的安置,用“伟大”这词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文汇读书报》9.2 刘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