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大多数成语词典的解释是:“大才需经过长期磨炼方有成就。现指成名较晚的人”,却没有指明“大器”为何物。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讲的是“道”的几种无为境界: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最大、最贵重的东西总是最后完成,最好的音乐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
这里的“大器”指的是古代几种重量级的器物,包括圭璋之类的玉器和钟鼎之类的金器(铜器)。
圭璋指的是古代两种玉制的礼器。钟鼎是中国古铜器的总称,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鼎在古代还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权力的象征。
琢玉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费好些时日和人工才能雕琢而成;而铸造钟鼎更是需要精细的铸造技术,足够的熔铸和冷却时间,铸件方能“成器”。
正是因为圭璋、钟鼎,都需要长期雕琢、历练才能成器,可谓“大器晚成”。
(《羊城晚报》9.7 钱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