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

    知识窗

    老北京的“廉租房”

    《 文摘报 》( 2011年09月01日   05 版)

        北京自古以来是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多,故而解决住房问题,一直是难题。

        在清末时,为解决人满为患的问题,清廷在北京城内外盖了一些“官房”出租给买不起房的人。这种房可算是古代的“廉租房”。

        这种房当时出租给穷困的八旗兵丁、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太穷的贫民是住不起的。住“官房”的人要有“保人”和“签字画押”,欠房租是不允许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房”大多被拆,可寻的遗迹已不多,但留下了“官房大院”、“南官房”、“北官房”之类的地名。

        老北京的“平民住宅”出现在民国二十五年,当时在北平驻防的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从军费和行政开支中拨出3万大洋,令当时的北平市长秦德纯“建设平民住宅一处,俾使贫苦平民借以栖止”。

        一年后“平民住宅”在天坛西门外建成,称“新民里”,共计140间。房屋是灰瓦铺顶,灰砖砌墙,还配建了公共厕所,这种住宅比起清代的“官房”要好的多。

        清末民初,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大批八旗兵“解甲归田”,他们驻防的营房只好卖了或租出去,成了“廉租房”。这种房多分布在城外关厢地区,如今朝外和阜外等地仍有南营房、北营房的地名,便是极好的佐证。

        (《中国电视报》8.25 张双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