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讲一个讨论很热烈、也是很敏感的问题,即旧中国的权力核心受监督还是不受监督的问题。
从政治体制上看,中国对制衡权力核心的想象力非常有限。但是,中国提出了以德治国,孔子甚至提出了礼治,实际上是对个人行为举止、思维言语都做出了规范,要求人们按照规范来做。
但是,这种以德治国是常常做不到的,你无法设想每一个掌握权柄的人都是道德的模范、都是十足的道德家。人都会有作为人类难以避免的某些缺点:可能好大喜功,可能贪恋权力,可能贪婪物欲,可能嫉贤妒能。这都有可能。
这就形成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儒家以德治国想法很美好,但都实现不了。翻开历史,很难看到历朝历代皇帝都是道德模范,相反看到的却是腥风血雨,是权力斗争,是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
对这种泛道德论有许多批评。从古代时就受到法家、道家的批评,认为它多余,把本来很正常很自然的父慈子孝——父母喜爱子女,子女也很依恋很顺从父母变成说教,反倒有些作秀,比如二十四孝里的“卧冰求鲤”之类的,都是无法实现的,听着让人很难受。
到了戊戌改良主义思潮和五四新文化的时候,更有对儒家的猛烈批评,严厉批评中国儒教杀人。
(《新华每日电讯》8.12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