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7月12日 星期二

    正确使用“中国特色”概念

    《 文摘报 》( 2011年07月12日   06 版)

        近年来,“中国特色”用得很多很广,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澄清一些问题。

        “中国特色”作为修饰词,实际上有三种相似但也有差别的用法:一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的是中国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尤其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相比不同,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之内的差别和比较。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词的重心是社会主义,比较的对象是其他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就是比较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而言的,强调的是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别和比较。三是“中国特色的”,作为修饰词其重心是中国,比较的对象是外国,强调的不是制度上的差别,而是国情上的差别。

        分清以上“中国特色”不同使用的差别,就能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涵义上的变迁。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时标准用法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要有点中国特色,着眼点是摆脱苏联模式、走中国自己的路。在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之后,我们在一些具体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说法,着眼点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搞西方的政党制度、政治制度等。进入新世纪后,我们使用“中国特色的”各种说法,着眼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民族特色,维护历史传承。

        (《北京日报》7.4 陶文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