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发改委主任张平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现在中国的粮食库存达到了年消费量的40%。这样,中国基本做到了“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然而,动态地观察中国国内粮食供给和需求发现:耕地的不断减少,以及由于气候变暖和单产提高潜力受限等原因导致的粮食减产,都给未来中国粮食的自给构成一定压力。面临有限的增产空间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的粮食供应能否大量借助进口呢?
客观地看,目前中国扩大粮食进口有几大不利因素。第一,中国粮食消费的巨大规模,超出了目前世界粮食出口的供应能力;第二,粮食生产受到气候波动的影响巨大,出口国也会优先保证本国供应;第三,燃料价格高涨,促使生物燃料有利可图,压缩了中国粮食进口的空间。
此外,粮食依赖进口不仅在经济上存在风险,还可能威胁一国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和国际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屡次以粮食出口为筹码,改变别国政策。1965至1967年,美国就曾对印度限制粮食出口,迫使印度改变了反对美国入侵越南的政策。照此看来,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造成中国的经济资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另外,西方国家占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多数。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完全融入西方的可能性很小,一旦中国与西方关系恶化,不仅难以获得来自西方国家的出口粮食,即使是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发展中的粮食出口国,进口通道也可能遭到封锁。(《环境与生活》2011年第6期 孙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