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近日说,首批超过3600名工人在3月11日地震和海啸后参与应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物质泄漏,其中69人“行踪不明”。
之所以找不到人,是因为压根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在东电的记录册中,这些临时雇佣的抢险人员要么没有登记姓名,要么简单以“A先生”或“B先生”指代。这一消息折射出日本核电工业40多年来的“传统”做法:雇佣临时工从事危险作业,按天发放薪酬,不提供安全培训,不提供健康检查。简言之,“用后即弃”,或曰“一次性使用”。
在福岛核事故中,“福岛50勇士”已成为一组英雄群像留在世人心中。但路透社两名记者通过采访20多名东电现任和前任员工以及医生和专家后发现,在抢险人员“英雄行为”的背后,却是日本核电工业的一项“传统”:危险作业环境缺乏监管,工人承受风险。福岛第一核电站及附近区域积累高辐射污水后,东电出动大量人员抢险。其中不少工人是东电匆忙间临时雇佣的工人,缺乏全面培训和充分防护,进入高危区域时甚至不懂得佩带辐射测量仪。两名工人没有分配到胶鞋,便穿着普通鞋趟入放射性污水,结果受伤入院。
(《解放日报》6.26 杨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