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6月25日 星期六

    瞿秋白告别人生那一刻

    《 文摘报 》( 2011年06月25日   06 版)

      瞿秋白于1927年和1930年两度担任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这一切,得益于他与共产国际的结缘。

      1921年,瞿秋白第一次来苏俄采访。192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到工厂参加纪念集会。“无意之中,忽然见到列宁立登演坛,全会场都拥挤簇动。”瞿秋白记录到。

      苏联一行,让瞿秋白吸收接纳了不少进步的新思想,已经有改革社会的要求。

      1922年2月,由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苏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因为在苏俄的经历,他曾先后担任共产国际来华代表马林和鲍罗廷的翻译兼助手。

      当1925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在上海设立后,中共中央决定由陈独秀和瞿秋白作为常任代表和常任副代表。也因此,瞿秋白开始走入中共中央的核心。1927年,瞿秋白取代陈独秀,成为党内第二个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瞿秋白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后来,他又被调到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领导苏区的文化建设,直至1935年被捕牺牲。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上空阴云密布。瞿秋白从容挥笔,写下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然后,瞿秋白向军官扫视了一下,神态自若,缓步从容走出了大门,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

      当时,瞿秋白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持香烟,神色不变,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两华里外的罗汉岭刑场之后,选择一处坟墓堆上,盘足而坐,微笑着说“此地很好”,并要求刽子手正面开枪,饮弹从容就义,年仅36岁。

      (《法制晚报》6.23 陈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