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二

    《大众电影》:不堪回首“当年勇”

    《 文摘报 》( 2011年06月07日   05 版)

        2011年初,从《大众电影》退休多年的老社长崔博泉决定离开北京,到上海去安度晚年。临走前,看着自己奋斗了33年、如今门庭冷落的杂志社,这位80多岁的老人万分不舍,放声大哭。

        接吻照引大讨论

        1962年,就职于《上海电影》杂志、三十出头的崔博泉接到一个任务,把《大众电影》从北京搬到上海来,与《上海电影》合并,崔博泉决定好好干一番。然而四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大众电影》宣告停刊。1978年崔博泉接到《大众电影》复刊的调令,年近五十的他告别家人只身来到北京。

        最初二十多人的采编队伍中,既有北大、人大、中央美院等名校毕业生,也有一些经验丰富的媒体人。编辑杨国还为了来《大众电影》,婉拒了当时北京广播学院的教职,而编辑邹建文与文学界、电影界都很熟,能直接向陈荒煤、王蒙、艾青这样的知名作家约稿。一大帮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成天扎在办公室讨论选题。1979年1月20日,复刊后的第一期《大众电影》出炉。

        1979年第5期杂志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的一张接吻剧照,不料引来新疆读者问英杰的愤怒抗议:“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这封信后来引发全国性的讨论。崔博泉干脆在杂志上开辟专栏“由一封读者来信展开的讨论”,令《大众电影》的知名度空前提高。

        与作者、读者打成一片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大众电影》的办刊思路更加活跃了。除了明星专访、幕后故事、影人轶事之外,最有趣的是“读者点登演员信箱”栏目,当时就有读者十分犀利地向演员方舒提问,让她谈对明星制和演员走穴的看法。

        崔博泉还十分重视和电影界人士“交朋友”。从1982年开始,他每周末都带上编辑、记者,约影评人、作家、演员、导演一起到后海吃饭、讨论电影,回去把聊天记录一发表,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刘晓庆、唐国强都是这个“电影沙龙”的常客。

        崔博泉自己也会带头做采访。为了做“演员的一天”,他蹬着自行车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去采访唐国强。当时唐国强住在一个黑乎乎的小棚子里,崔博泉就和他光着膀子坐在外面喝酒、聊天;采访斯琴高娃那天下起了大雨,他和记者就在斯琴高娃破旧的小房子里打地铺对付了一宿。

        抢购骚乱频发

        1982年前后,第五代导演开始爆发,中国电影迎来了“黄金时代”,《大众电影》也迎来了发行量的井喷,一度创下单期960万册的纪录。

        那年,崔博泉接到过两个著名的电话。一个来自黑龙江,对方开口就要订70万份杂志,令崔博泉乱了阵脚,后来在全国调用了13家印刷厂来赶工。另一个电话则是派出所通知崔博泉去处理“抢购骚乱”。当天,1000多人一大早就在北京六铺炕邮局门口排队买《大众电影》,有人翻过邮局的铁栅栏去抢购,当时西单的警察都跑过去维持秩序。

        《大众电影》封面女郎也是促销的一大利器。1988年第一期封面刊登了女星张晓敏露脐照,在读者群中引起了轰动。刘晓庆、巩俐、潘虹、龚雪、陈冲、斯琴高娃都是当时的热门封面女郎。拍照的服装都是编辑部从电影厂的服装间借来的,有一回,刘晓庆拍照时赶上下雨,衣服上纸糊的金边都掉下来了。有趣的是,编辑部尝试将封面换成男演员(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张雁)时发现,那一期杂志卖不动。

        换主编风格大变

        1994年,年事渐高的崔博泉逐渐淡出《大众电影》的采编管理,由蔡师勇担任主编。蔡师勇当年在《大众电影》以文笔出众而闻名,但他生性内向,不喜欢交际,是典型的学者做派。他不主张编辑记者和演员走得太近,从那时起,《大众电影》的编辑方针就完全改变,记者编辑外出采访、下剧组的机会减少,杂志以组稿、约稿为主。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新兴的报纸、杂志越来越多,对《大众电影》造成正面冲击,杂志的销量一下跌破了一百万册。

        目前,《大众电影》仍维持事业单位体制,虽然实质上没有到“破产”的地步,但杂志社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

        (《新京报》5.27 牛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