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6月04日 星期六

    明祖陵300年后重见天日

    《 文摘报 》( 2011年06月04日   07 版)

        明祖陵位于江苏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公元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和泗州古城一起被埋葬于滔滔洪水。此后近300年,“洪泽湖下有个大墓”——一代皇陵留于世间的,只剩下这一句附近居民代代相传的戏言。

        然而连日来江淮一带遭逢大旱,洪泽湖水位连续下降。日前,记者接到了明祖陵管委会主任胡仁生的电话:“明祖陵地宫甬道和拱门300年来第一次露出来了!”

        记者曾多次到过明祖陵,每每所见总是一汪潭水。而当记者再次驻足潭边,潭底竟能一览无遗。9个拱门、拱下的横梁和甬道顶端尽数露出了真容。即便它们的大部分还深埋在潭底淤泥下,但仅一个轮廓,已能让观者倍感震撼。有工作人员用小铲仔细地除去砖外淤泥青苔,竟露出一抹惊心的红,“那是明时的朱砂,颜色能千年不褪,确是神奇。”胡仁生说。俯身从拱门向内看去,里面也有积水,据说水下更有深不可测的淤泥,也因而数百年来挡住了所有盗墓者和考古者的脚步。

        同样激动的还有周围居民,63岁的村民朱学泽便是其中一位。他今日的身份还可以算是守陵人。据说当年朱元璋修祖陵时,给这方圆几十里内的村民都赐姓朱,世代守陵。直到现在,明祖陵景区附近3万多居民里,仍有近八成姓朱。

        “这里面的文物包括诏书、衣饰和各类殉葬品,价值之大难以估量,如果因水位下降使得墓门大开,危险系数将成倍增大。”胡仁生说。因此,在和县里领导汇报之后,便商定下了引水再淹的计划。几辆水车已调集完毕,地宫拱门、甬道,将重归水下,再享宁静。

        (《扬子晚报》5.20 张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