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1943年10月,年方19岁的曹火星在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创作了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经近70年的吟唱,这首歌成为中国革命音乐的不朽之作,被誉为“颂党第一歌”。
名篇诞生在抗战烽火中
一个月前,十位耄耋老人相聚在天津市和平区睦南花园,他们都是当年华北群众剧社的早期成员。见到了昔日的战友,老人们像孩子一般笑逐颜开,手拉着手骄傲地唱起了自己战友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86岁的张学明告诉记者,他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第一位歌唱者:“1943年,我和火星还有另外几位同志,一起在剧社教唱歌曲。这首歌创作出来后,大家都十分喜欢,村里的孩子们也跟着我们学唱……”
在老人们的深情叙述中,曹火星创作这首歌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曹火星原名曹峙,1924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西岗南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平原,曹火星的求学道路被迫中断,他怀着一腔救国热忱,参加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调平山县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宣传队(即“铁血剧社”)任演员、音乐队队长。1939年,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期间创作了第一首歌曲《上战场》。
1943年这一年在曹火星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他和战友们深入平西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创作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传世之作。
这一年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中国已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白皮书,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对此,中共发表了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予以驳斥。读着社论,曹火星心潮澎湃。
他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铿锵的旋律。他坐在霞云岭乡堂上村老乡家的土炕上,借用当地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边写边唱,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修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一历史名篇诞生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后,剧社的战友们首先教会了堂上村的儿童团员、村剧社的演员们。后来他们又打着“霸王鞭”边舞边唱,很快把这首歌唱遍了霞云岭。这首歌的词曲在《晋察冀日报》刊登后,很快又唱遍了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各个抗日根据地。后来,毛泽东为这首歌加了个“新”字。
生命不止 创作不休
曹火星一生创作了1500多首歌曲,热情讴歌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创作的《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人民总理人民爱》、《拥护共产党》、《我愿》等作品贴近群众、深入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深受群众喜爱。
1994年,中共房山县委与天津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决定在堂上村刻石铭文,以纪念这支不朽歌曲的诞生,并把它作为革命文化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留下来,教育青少年一代。同年9月纪念碑落成,曹火星与群众剧社的老战友经过长途跋涉,到房山县堂上村参加揭幕仪式。纪念碑铭文刻在他当年写歌时住过的宿舍旁边一块青色大理石上,详细记载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的产生年代和创作过程。
在离休后,曹火星仍然抱病创作了《水之歌》、《江南柳》等百余首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住院治疗期间,他还念念不忘为澳门回归作曲。1999年4月16日,曹火星在天津走完了自己辉煌的音乐人生。就在去世前的几天,曹火星还在病床上谱写一首纪念新中国50岁华诞的歌曲《啊,我叫中国!》。
(《光明日报》6.2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