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暨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开班。参加研讨班的92位学员,包括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分管负责人等。
在结业式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表示,要坚决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好,“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与公众焦虑“还有什么敢吃的”不同,研讨班多位专家认为,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也显示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和深层次两个方面。
在监管方面,监管体制还不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缺乏社会合力。
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主要是产业素质总体偏低,增长方式落后,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突出。这无疑会给监管带来难度。
此外,当地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监管部门“缺人、缺钱、缺设备”问题也比较突出。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关领导在讲课中说,目前全国72个地级区域、1305个县级区域未设立食品生产监管机构,全国专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5982人,平均每人监管51个生产者。他以乳制品为例说,2010年,质检总局拖欠检验机构经费1.2亿元,地方质监部门检验经费缺口20亿元以上。
他分析说,长期以来,农业基本是围绕增产而建立的,质量安全工作相对滞后。
基于此,下阶段食品安全工作在集中治理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的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投入,增加重点产品抽查力度和检查批次,尽快解决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等问题;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销地有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
(《瞭望》2011年第21期 张冉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