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5月28日 星期六

    1921,散落历史深处的碎片

    杨明斋:“忠厚长者”牵线建党

    《 文摘报 》( 2011年05月28日   08 版)

      杨明斋(1882—1938),山东平度人,“十月革命”前加入俄共。1920年,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翻译来到中国,中共一大时转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

        两次回家只谈共产党

      1882年3月,杨明斋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3岁丧母,7岁入私塾,15岁时读完四书五经,成为山东平度马戈庄的一名学问人。因家道中落,16岁的杨明斋辍学务农。

      18岁时,娶妻生子,妻子不久病逝,性格本来开朗的杨明斋,变得孤僻起来。常独自在村西胶莱河岸上踱步:“路在哪里?”

      陷入困境的杨明斋于1901年3月开始闯关东。一路忍饥挨饿,途中没有了盘缠路费。无奈之下,杨明斋只能在哈尔滨推黄土打工赚钱,半个月才赚到了所需盘缠,一个月后终于到达海参崴。

      1913年,31岁的杨明斋第一次回老家,很多人以为他闯关东赚了大钱,没想到他告诉亲友他在海参崴也是苦力。第二次回家探亲时,杨明斋除了换了身行头,其他依旧如故。

      杨明斋的后人回忆,两次回家时,他总谈共产党的事,说俄国有个列宁,穷人翻身了,中国要是走这样的路,就会好了。

      年届不惑参与中共建党

      中国石油大学党史教授余世诚介绍,到达海参崴后,杨明斋秘密接触了布尔什维克,并在“十月革命”前成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杨是已知最早加入的中国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俄国共产党注意到中国出现的情况,共产国际派出工作组,到中国开展工作。曾经与维经斯基并肩战斗过的杨明斋,作为工作组成员,身兼翻译、参谋、向导,回国协助建党等事宜。

      回国后的杨明斋,在上海法租界租了渔阳里6号石库门作为活动地。他开办了外国语学社,亲自教授俄语,是很多中共早期党员的外语老师。

      为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加强双方的沟通,杨明斋成立了中俄通讯社。这个中俄通讯社为中共的成立做了舆论准备。

      1921年春,作为中国党组织的代表,杨明斋和张太雷被派到俄国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情况,就建党和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举行多次会谈,双方最后商定:中国共产党隶属共产国际,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杨明斋还参加了1921年6月至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三大,他也成为中共内部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的最早一批人之一。

      与此同时,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年届不惑的杨明斋身份由俄国共产党员转为中共党员。周恩来忆及杨明斋时称其为“忠厚长者”。

      意见分明 立场坚定

      二大后,共产国际建议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展国共合作。党内讨论时,杨明斋反对尤为激烈。他认为,国民党与北洋军阀宣扬的“宪法”雷同,反对加入。

      此后,杨明斋选择著书立说,反对复古思潮。论战时,他直截了当,毫不含糊。

      杨明斋于1924年出版了《评中西文化观》,指出复古是一种倒退,更是白费工夫,只有吸收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西方文化精华,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才能振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明斋到唐山市车轴山中学任教,并以地下党的身份秘密写作。面对革命队伍中出现的投机分子、“骑墙”分子和耍滑头的人,杨明斋创作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他在书中揭露了投机分子“骑墙、投降、滑头”,同时鼓励革命者坚持“自己的信条”。

      1929年,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之后对“托派”清洗更加严厉。而对开除陈独秀持有异议的杨明斋,遭到斥责后愤而不平,1933年偷越国境被拘留。

      1938年,苏共“反托”清洗愈演愈烈。2月7日,杨明斋被捕,3个月后被处死。半个世纪后,杨明斋终获平反,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李大钊给予杨明斋的评价最为慷慨:万里投荒,一身是胆。

      (《新京报》5.24王瑞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