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来访,陪其参观北京通州的宋庄美术馆,他指着新落成的遇罗克雕像问我:遇罗克是什么人?
1966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风行之时,遇罗克写作《出身论》予以痛批,并因此在1970年3月5日被判处极刑,年仅27岁。1979年,此案平反,惨情揭露,震惊全国。
这个出身普通的年轻人,之所以让千万人为之动容,是他在那个荒诞年代里独立思考的自觉和能力,是他表达和捍卫自己观点的热血和勇气,是他在黑暗中仍信仰和追求光明的“天真”。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思想和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
这位法学博士现在对此一无所知,在我看来,则是很严重的事情了。首先,他出身名校。这个思想前沿之地,关心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人也少了。其次,他是位博士。他从未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产生过兴趣?从来没有因坚持独立思考与现实产生矛盾而产生困惑和思考?甚至,他没有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毕竟,遇罗克们始终被人怀念并一再提起。更重要的是,他学的是法学。法律离不开对公平、正义等的价值判断和追求。法学博士不知道遇罗克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果我们的历史正在进行选择性失忆,那将会剥夺下一代了解的权利和选择的可能,使他们只能按规定的模式成长,甚至失去了探究历史和真相的兴趣,失去了对更纯粹、更美丽的生活方式的想象。这才是最为可怕的。
(《底层立场》于建嵘著 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