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激烈的职场竞争让超过七成半的职员缺少职业安全感,“充电”不仅能充实自己,释放压力,还可能寻找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近五成人认为“充电”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26%的人认为是职场竞争压力,不进则退;12%的人是因为本职工作需要;还有近一成的人是为将来创业做准备;只有3.25%的人是因为个人兴趣,因而乐此不疲地学习;还有0.72%是为了出国。
“充电”提高职业安全感
李芳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部门经理。4年前,她从安徽刚到上海工作,发现自己业务知识欠缺,经验不足。最重要的是没有从业资格证,例如注册会计师证、注册税务师证。没有证就只能当助理,帮别人打下手,工资也很低。她花了3000多元去培训,考取资格证。如今,她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于是,又利用双休日去学管理学、心理学课程。
25岁的刘俊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在广告行业,小刘的学校知识很有限。“我现在经常买一些广告设计的书籍看,坚持在家对照视频学习。”小刘表示,“充电”学习其实有很多种方式,研究成功广告案例,或上网下载课程资料,“一般学习网站的年费也就几百块钱,有些还是免费的。比起那些上千元的现场培训课程,网上学习明显经济实惠很多。”
讲究方法才能省时省力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充电”?职场专家李见明表示,“充电”要和自身职业规划联系起来,根据当前职业安排。有了职业规划,才能选择适合的“充电”方式。
一般来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要考虑“充电”了。一是出现停滞期:总是重复,没有创新,很难再有更大作为,“充电”可以提高未来发展的含金量。二是知识已过时:在当前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一劳永逸的工作已不可能;要让自己不贬值,就要不断“充电”来补充能量。三是处于职业上升期:能胜任工作并得到领导器重,则可以补充新知识;安于现状而放弃学习提升,则会错过很多机会。
如今复合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实行技能储备,一专多能,才能更有竞争力,更有上升的资本。
(《工人日报》4.19 徐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