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4月30日 星期六

    收藏成了击鼓传花?

    《 文摘报 》( 2011年04月30日   03 版)

      文化学者吴树评价21世纪的全新收藏格局:没有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躺着把钱挣了”?

      从来不研究字画的80后黄靖买画,天津画家白庚延的《黄河咆哮》,半个月的时间,从十多万本金到三十多万,赚了两倍。

      黄靖生于1986年,职业炒家。搞股票6年,期货3年,还玩贵金属,他深信自己“从来不会看走眼”。搞收藏?至少在黄靖听得天津文交所之前,什么苏黄米蔡、五大名窑,离他实在遥远。

      黄靖研究白庚延的画。当然,这跟笔墨的遒劲和题材无关,而全然立于社会经济逻辑上:“首先,这个人刚死不久,升值快;第二,名气小,市场上他的画少;第三,天津本地画家,至少能保证是真画;第四,他们之间肯定有裙带关系。”

      不需要懂艺术,只需要看懂K线图。他果断地砸出十多万,在6元价位买进了《黄河咆哮》,在18.5元的高位陆续抛出,狠捞了一笔。“这叫击鼓传花。”他说。

      艺术经纪人刘平,60年代人,大学时代他是美学爱好者,读朱光潜和宗白华,“后来发现艺术能挣钱,还能挣大钱,趋利就战胜了喜好”。现在,小康的他赋闲中,有时逛画廊、参加拍卖会,研究近现代国画,按照他的投资“215战略”——关心二流的画家画的一流的作品,五流的价格——“躺着把钱挣了”。

      “买艺术品就像开工厂一样,买100件艺术品,就跟雇了100个工人一样,还不用监工,不用五险一金,10年以后,你会发现他们给你挖出了一座金山。”刘平说。

      “钱是一刻钟也不能歇着”

      “中国艺术品投资回报率在26%左右。”这是“收藏”圈子里的黄金公式。

      黄靖开始怀疑天津文交所是个骗子公司,3月中旬以来,上市规则变来变去,一会儿T+0(即时清算交割)一会儿T+1(隔日交割),准入门槛也从5万元提到50万元,“不过即使骗,也是骗后面的人”。黄靖直觉这是个投机的好机会,“捞一把就闪”。

      “靠勤奋致富,那是30年前的事情,”黄靖说,“钱是一刻钟也不能歇着,我要保证每个月20%的利率,以后开公司,搞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经济航母。”

      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贪婪和恐惧,这两种力量推动着市场。这年头除了工资,CPI裹挟着一切往上涨。求“增值”,这个字眼是人心所向。

      在人民币收藏市场,领跑的是第一版人民币“牧马”,单张售价上百万。1962年的人民币“背绿”,也有币王的潜质。当红的品种毕竟越来越少,于是越来越多从角落杀出的黑马。

      作为一个收藏界的“小散”(指业余收藏者),山东人王爱军的收藏对象是“龙钞”,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塑料钞,面值100元。“龙钞”低迷了七八年,眼瞅着又一个龙年来临。2010年9月,王爱军一发狠,把手头的两百多万砸在“龙钞”身上。

      他最关心的,是每天龙钞的价格走势图。

      “拿到手里的东西一天不涨难受,两天不涨开始着急,三天不涨就转着弯地想出手了。”王爱军说。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时至2011年4月,王爱军已经全然没有了去年的忐忑,单龙钞的价位到了2700元上下,双龙钞17000元上下,怎么看都是稳赚了两三倍的买卖。

      刘平认为,现在的收藏市场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目的的人都有,这是炒家市场,送礼市场,也可能是企业的洗钱市场,都推高了这个价格。”在北京琉璃厂的老字号荣宝斋,东西比外面贵出一大截,直逼拍卖场,仍是宾客盈门。有藏友表示,此店乃达官贵人送礼所用,“有荣宝斋的发票,保真”。

      “全民收藏,是一场灾难”,赝品满天飞,走私盗墓满天飞,研究收藏多年的学者吴树表示,“‘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现在是黄金也疯狂,收藏也疯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究竟是盛世还是浮世?”吴树举例说,资本的追逐之下,真正有价值的文物也许正退居幕后。在天雅古玩城,“老东西都下架了,一件宋代越窑,卖不过一个翠镯子。”

      (《南方周末》4.21 周华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