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4月14日 星期四

    谁谋杀了中国博物学

    《 文摘报 》( 2011年04月14日   06 版)

        去年12月,美国著名博物学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1785~1851)的首印本鸟类绘画书籍《Birds of America》(中译本名《飞鸟天堂》)在伦敦创造了世界图书拍卖的天价——730万英镑。

        虽然奥杜邦在世时已经蜚声欧美,而他更大的荣耀还是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他的著作激发了全美国人民对自然的兴趣,无数街道、城镇、公园用他的名字命名,纽约有奥杜邦剧院,落基山脉有奥杜邦峰。1905年美国奥杜邦协会成立,如今该协会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民间鸟类保护协会。

        奥杜邦在美国文化传统中不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他之前,他之后,直到今天,美国的博物学绘画传统一直源远流长,蓬勃发展。

        与欧美一些国家博物类图书出版繁荣局面相比,中国的情况可谓惨淡。中国有远比美国丰富的物种,可是中国的奥杜邦在哪里?是什么原因扼杀了中国人以科学的眼光描摹生灵万物的热情?

        博物学是一个孩子最原初、最基本的知识来源。博物学让人见多识广,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博物学让人能够领略自然万物的美丽,让人更快乐,更敬畏自然,也更懂得感恩。

        然而,在我们的教育里,没有让孩子们去描画大自然的训练。画画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没有被视为人的基本素质,在高考指向的教育体系中是随时准备牺牲的部分。

        美国的画鸟名家有很多是专业鸟类学家,绘画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而相比之下,中国的生物学家们能够画画的就太少了,而能达到画家水准的则是闻所未闻。在这种文理割裂的教育体制里,理科生对人文知识大都比较生疏,更不用说艺术鉴赏和创作了。

        (《中国教育报》3.31 张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