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也开微博了!
每天几条加几张图片,拉近自己跟年轻人群的距离。故宫博物院的微博,“粉丝”已超过280万,“人气比很多当红娱乐明星都高”。据监测,故宫今年元旦开博,第一天就有20万人“围观”;接着“粉丝”与日俱增,最高一天增加了40万,相当于11天的参观人数。中国国家博物馆不甘落后,在两家热门网站同时开出微博,目前也已拥有“粉丝”近百万。
“你来,或者不来,微笑就在这里,天天绽放;你想,或者不想,文物就在这里,久而弥醇;你爱,或者不爱,湘博就在这里,光华恒远;你关注,或者不关注,微博就在这里,永不自弃;来关注我,或者让我住进您的心里,默然、收获、品味、欢喜。”这首小诗出自湖南省博物馆的一条微博,充满年轻和时尚的气息。
故宫博物院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绍也别有趣味:“男,1925年10月10日,天秤座,家住北京市东城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微博中则有这样一段话:“这里不是庄严肃穆高高在上的庙堂,而是老百姓享受文化的场所。”
网友们在微博上也针对专业知识和逸闻趣事提问,博物馆及时回复,引经据典且妙趣横生,既有本色的严谨,也透着亲切、时尚。不少网友直感叹:“这真的是故宫出品的吗?太可爱了!”还亲热地将故宫称为“故故”或“宫叔”。
在故宫博物院的微博上有这样两段问与答——
网友问:“宫叔,‘内廷’和‘燕朝’意思一样吗?”博主答:“不完全,‘燕朝’强调的是理政而息,‘内廷’则是后宫休憩之专所。古云:‘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知道了!”
“话说康熙大帝所批奏折中,60%都是写‘知道了’。”“真的假的?”“雍正也这么写。”
博物馆借力网络,还能够拓展自己的物理时空,变成“24小时开放”。有人说,微博可供人在“碎片时间”打发无聊,其实只要用心做内容,高质量的微博也可以让人在“碎片时间”收获新知。
(《文汇报》3.29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