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便宜”?
如果商家想要主推一批600元的连衣裙,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一位资深经理说:在这条连衣裙旁边放一条标价为1800元的相近款式连衣裙。两者价格一对比,顾客纷纷埋单,屡试不爽。
“便宜至上”的价格取向从来都是顾客的“心头好”,如果连衣裙本身不便宜怎么办?那就创造出便宜的感觉来。这正是一种“心理战术”。
事实上,这招一直是众多奢侈品商家的“最爱法宝”,也是Prada门市经理们口中经常挂的“锚点”。所谓锚点,是指一种价格高得令人咋舌的东西,展示它的目的主要是“摆布”消费者。“锚点”本身也是用来出售的,但要是没人买它,没关系,它摆在那儿就是用来对比的。门店里展示着199万元的限量版包,谁都不奢望有人来买它。但在199万元的衬托下,5万元的包就显得不那么贵,甚至很便宜了。当然,若是那199万元的包也意外卖出去,商家则更加笑得合不拢嘴了。
“货比三家”?
许多顾客在挑选货物时喜欢货比三家,一个柜台3、4种品牌和价格的MP3,除去价格贵的,除去便宜的,挑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一个好习惯,但殊不知,这个好习惯早就被精明的商人看在眼里并加以利用了。有的时候,“折中原则”才是真正“入局”。例如一套《红楼梦》,给你三种选择,一种是豪华珍藏版,售价198元;一种是精装版,售价49元;最后一种是普通版,售价仅为19元。你会购买哪种?大部分人还是会觉得精装版性价比更高吧。事实上,出版社目标指向的就是这49元的精装版,它才是主力军。
这就是“折中原则”的商业成功之道。
“福袋”里有什么?
如果你来到麦当劳,想点一份板烧鸡腿堡,一份中杯可乐,单买的总价是19.5元,营业员告诉你,板烧鸡腿堡现在有个套餐,再花4元就可以得到额外的中份薯条。你会如何选择?
这是赤裸裸的标价“心理游戏计”。著名价格顾问泰普·卡尔玛对此有个很精辟的说法:“给第三个项目打个小小的折扣,总毛利就上去了。”如今,超市、百货公司、餐饮业铺天盖地推出“套餐”,买二送一、加一元多一件、第一件9折第二件7折……名目繁多,总有一款“套”住你。
今年新春,很多商家都推出了福袋。福袋一般为A+B+C模式,顾客可以在众多的A类商品中选择一种,B类商品中选一种,C类商品中再选一种,随意搭配,总价相同。这让顾客们感到惊喜,因为“聪明”的人们发现,就算是A类商品,各项选择的价格也不同,若是每个选项中都选择最贵的,那么折扣力度不是一般的大。可是,顾客们却往往忘记了,他们本来只需要买其中一样商品,现在却买了更多不需要的;他们也忘记了,折扣背后那个浮云般的“天文定价”;他们更加不会知道,每类商品里那个低价“托儿”,事实只是个陪衬。
“便宜”还有“更便宜”?
在便宜与更便宜的问题上,分寸并不容易界定。那些亮出廉价宾馆、廉价饭店、廉价商店的地方,真的名副其实更加廉价吗?未必。
我们可以通过预定机票一窥究竟。春秋航空是众所周知的廉价航空,飞机上不提供正餐,因此价格比其他航空公司都低。如果我们要预定一周后上海飞广州的机票,想着省钱的顾客都直接上春秋航空官网,单程价格能低至400元。但倘若我们一家一家航空公司对比价格,会惊奇地发现,南航和上航有更加低廉的售价,而且还提供正餐服务。同样的道理,许多连锁酒店的价格透明统一,但若是顾客早一些时间预定,这个价钱甚至可以拿到三星级酒店的房间。
便宜与更便宜,是一门有趣的生意。正如春秋航空,它便宜的是那些在官网头条滚动的特价票,但限制很多而且数量稀少。春秋航空真正赚钱靠的是正常航班,而正常的票价,只是“相对便宜”。
这一法则存在于很多领域,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全部两元”、“十元小铺”“统一价39元”等,事实上,里面并非所有的物品都值这个价,只是打着“廉价”的牌子,许多顾客被“忽悠”了而已。
(《文汇报》3.7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