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民生”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椽巨笔写民生
春节期间,在外省务工的湖南省洞口县花古乡农民晓辰,阔别家乡3年后第一次回到老家,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不敢相认:村里遍地是新起的小洋楼,从前随处可见的土坯平房几乎不见踪影;干净的自来水直接通到了厨房,肩挑木桶远走半里取水的景象成为历史;原来泥泞的乡村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花古乡的变化见证了过去5年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点滴民生。
“翻看几年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便会发现,‘民生’一词反复出现并日益频繁。”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委员说。近年来,“民生”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出现的热词。“民生”不仅熔铸在爱民亲民的政策上,而且落脚在利民惠民的实事中。
“民生”催生了累累硕果:截至2010年底,我国八项民生指标全部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9109元和5919元,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前达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
竭智尽力保民生
去年以来,“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网络语言的流行,表露的是普通民众对于物价上涨过快的诸多担心和无奈。
果不其然,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重拳出击:国务院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16条措施出台,发改委派遣调查组赶赴价格涨幅较大地区,农业部努力扩大冬种特别是蔬菜面积,商务部每天对蔬菜价格进行监测……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党和政府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取得积极有效的成果。
壮涛激浪拓民生
春节过后,全国很多用工单位突然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用工荒”。人们发现,以前年后的春运高峰期,猛然间变得清冷许多,很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不再像往年一样火急火燎地赶往工厂。这可急坏了那些急于用人的招工单位,以致于不得不“围追堵截”,展开一场农民工“争夺战”。
回首过往,当手提肩扛大包小包行李的农民工步履匆匆地走过,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进城谋生的农民工对于金钱的热切渴望;而看今朝,当仪表整洁甚至穿着前卫的新生代农民工频繁出入休闲娱乐场所,他们的眼神更多地流露出对平等市民权利的强烈期待。而这种期待更多的是精神满足的期待,幸福拥有的期待。
“发生在农民工身上的这些变化,表明‘民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层面,而有了‘精神民生’、‘文化民生’的新意。”
美术馆免费开放的事例佐证了李成贵委员对“民生”涵义的解读: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在2011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是继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文化惠民工程的又一大手笔。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生’的外延将更加宽泛,‘民生’的内涵将更加深邃。”李成贵说。
(《光明日报》3.3 肖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