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国他乡、身陷动荡危难、身处无助无援之际,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行动”,直接关系着国家在公民心中的分量。一个国家的“国家反应”,则直接检验着公民在国家心中的分量。在近期发生的利比亚骚乱中,各国对本国公民的撤离,成为国际观察家们观察国家凝聚力的一个最佳范本。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说,在此次利比亚大撤离中,“中国政府的反应是最快的”。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反应,不仅体现在行动的速度、动用的资源、动员的力量上,还体现在联动协调上、国家间协作上。
从中国动用的国内力量看,国务院于2月23日成立的应急指挥部和同时启动的中国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应急机制高速运转。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国内相关部门和中国相关驻外使领馆以及中资企业,密切协作,共同展开撤离行动。
从中国动用的国际力量看,利比亚周边国家希腊、埃及、保加利亚、突尼斯等国都对中国的公民撤离给予相应帮助。希腊总理还亲自指示妥善安置,动员7艘船将中方1.4万人接到克里特岛,将为23班包机提供中转加油。
从撤离的方式手段看,海、陆、空,飞机、大轮船、大客车,也就是所有可能的撤离方式只要行得通,都用上了。
这些情况表明,中国“国家力量”在行动。“中国反应”不仅增强了撤离中国公民的自豪和自信,也赢得了国际观察家们以及一些国际媒体的称赞。“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对中国民众而言,更多的则是从实际行动去理解、求证、确信这些理念。从近些年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到此次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大撤离,世人看到了这些理念的实践,发现了增强凝聚力的引擎。
(《人民日报·海外版》2.26 陈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