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2月26日 星期六

    贺龙冤案调查始末

    《 文摘报 》( 2011年02月26日   05 版)

        1974年,华国锋受命调查贺龙冤案。随着事情的进展,华国锋发现,曾被认定为贺龙投蒋罪证的两封信,原来正是为贺龙洗刷冤屈的救命稻草。

        “文革”中遭迫害

        当时,贺龙和罗瑞卿主持军委工作,罗瑞卿被打倒后,林彪把矛头对准了贺龙,从1966年8月起,贺龙“到处插手”、“夺权”的谣言便四处散播。

        1966年12月,周恩来将贺龙夫妇保护在西花厅。由于林彪下决心要打倒贺龙,周恩来不得已决定将贺龙夫妇送走。贺龙夫妇被送到卫戍区一师驻地西山象鼻子沟,外面有解放军一个连保卫。

        1967年,由康生担任组长,叶群为副组长的贺龙专案组正式成立。专案组将被褥、枕头全部收走,贺龙夫妇只能睡在没有卧具的床上,用手臂当枕头。此后,专案组又借口水源困难,断水45天,每天只有一小壶饮水,其他用水只能接雨水解决。

        在中共九大上,林彪唯一副主席的地位得到党代表大会的确认。他开始肆无忌惮地迫害贺龙,贺龙的处境更加困难,身体越来越坏。1969年1月,专案组规定收缴贺龙自备的药品,强令他们搬家,离开周恩来安排的住地。贺龙的糖尿病急剧恶化,6月8日出现酸中毒,却注射葡萄糖,6月9日死于301医院。如果没有上级的指示,医生是不敢注射葡萄糖的。为了掩盖罪责,贺龙住院,不准其夫人薛明陪同。第二天,贺龙专案组负责人召开会议,说:贺龙的死亡报告“要写得详细”,“专门有医生照顾,我们尽到了责任”。

        1971年5月17日,专案组向康生等人报送《关于通敌分子、篡军夺权阴谋家贺龙罪行的审查报告》,提出开除党籍、军籍,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其罪行。最终,《审查报告》以专案组报告的形式出炉了。

        毛泽东指示要“平反”

        1973年2月2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对张春桥说:我看贺龙没有问题。我有缺点,听一面之词。指示要为贺龙平反。但是,张春桥既不向政治局传达,也没有着手为贺龙平反。1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我看贺龙搞错了,要翻案呢,不然少了贺龙不好呢。又说: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一面之词,所以我犯了错误。毛泽东做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这样,为贺龙平反的工作才得以开始。周恩来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华国锋。

        华国锋知道,1973年底,特别是1974年1月“批林批孔”后,周恩来处境困难。“四人帮”是不同意为贺龙平反的。另外,专案组整了一大堆材料,给贺龙编造了无数的罪名,要一一澄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不能做坏,否则,不但不能为贺龙平反,还会给“四人帮”造成整周恩来、整国务院的口实。

        华国锋查清了贺龙“问题”

        周恩来和华国锋谈话后,很快派人给华国锋送来了一包材料。

        最关键的一份材料是“文革”初期民主人士李仲公送了两封信给中央。李仲公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因策动反汉(武汉政府)反共被贺龙逮捕。因此,他对贺龙怀恨在心,1968年3月28日他伪造了两封信陷害贺龙。李仲公陷害说,这两封信是贺龙1929年于武汉写给他的,署名贺云卿,并请他转给蒋介石。信中的内容是贺龙表示想投靠蒋介石。

        这是不可能的事!贺龙1927年7月和周恩来等酝酿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参加了共产党。他如果真想投靠蒋介石,就不会带兵从武汉赶到南昌,领导起义。

        华国锋向周恩来汇报,要派人找李仲公复查。后来找到李仲公的弟弟。他说,“文革”爆发后,李仲公知道贺龙受到了冲击,他认为把信交出去,可以立功。因此,这两封信不能成为贺龙的罪证。

        同时,华国锋让公安部对两封信做技术鉴定。化验结果表明,信纸和墨汁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华国锋很快将结果报给周恩来。周恩来十分高兴。

        随后,周恩来让华国锋和纪登奎起草平反的报告和中央的通知。1974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上报了毛泽东。

        1974年9月29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作为中央第25号文件下发。1975年6月9日,也就是贺龙被害第七年,中央举行了贺龙骨灰安放仪式,为贺龙公开恢复了名誉。

        (《党史博览》2011年第2期 李海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