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2月22日 星期二

    欧洲艺术殿堂为生计折腰

    《 文摘报 》( 2011年02月22日   07 版)

        经济危机影响波及社会方方面面。由于欧洲政府削减预算,主要靠政府补贴维持生计的高雅艺术机构也不得不放下架子,谋求商业开发以开源创收。

        补贴“缩水” 心态已变

        欧洲博物馆长期依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营,由于政府补贴和企业捐赠同时“缩水”,即使那些地位最尊贵的艺术机构,也不得不想方设法寻找创收途径:

        西班牙马德里的索菲娅王后博物馆,答应替电力公司做宣传,换得电费打折;一些大型博物馆准备提高票价并减少员工数量;巴黎罗浮宫打算今年将参观票从12.8美元提高到13.5美元,同时正在评估各种开源节流方案,包括把名字租借给瑞士名表品牌“宝玑”做广告。

        这些商业化措施曾让博物馆馆长们感到不太自在,但如今不得不变。

        存在风险 引来争议

        艺术机构商业化引来诸多争议。批评者尤其反感那些挂在艺术殿堂外的巨幅广告。意大利历史名城威尼斯总督宫外悬挂的广告去年夏天引发一场国际范围的抗议运动。发起运动的知名建筑师和一些英美博物馆负责人认为,那些广告“冲击观者眼球,完全破坏了欣赏优美建筑的体验”。

        一些博物馆还通过出借艺术品到国外展览筹资。法国一些艺术机构近年乐于组织海外巡回展览。一些博物馆专业人士指出,这种做法风险很大,可能让珍贵藏品受到损坏。也许风险最低的创收途径仍是出租地方给商家做广告。但博物馆强调,即使做广告也需有所选择,不能有失艺术品位。

        (《羊城晚报》2.12 沈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